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5 | 中央社

國合會將前進中東歐 秘書長黃玉霖盼合作協助第三國

國合會業務範圍將拓展至中東歐,秘書長黃玉霖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在歐洲會以科技合作為主,不僅是與友好國家展開雙邊合作,也會與這些國家合作協助第三國,做到與歐洲國家「1+1等於N」的效益。

黃玉霖去年10月接下國合會秘書長重任前,曾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交通部政務次長、海基會主任秘書、台中市府建設局長以及中華電信董事、台灣港務公司代理董事長,此外,也一直任教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可說是產官學「三棲」。

黃玉霖昨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早在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研究所時,就對「政府開發協助」(ODA)有所接觸,但相對於他國有龐大資金可撒幣,台灣ODA的強項是local engagement(當地參與),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投入技術團人力在當地耕耘,這已獲得美國、日本認同,並主動與台灣合作。

他說,台灣將科技、醫療、綠能轉型、婦女賦權、中小企業賦權導入合作國家,這些都是國際ODA的重要領域,而台灣ODA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婦女賦權做得好,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長女伊凡卡(Ivanka Trump)也就此於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成立專屬基金,國合會也受到邀請。

國合會在斐濟、貝里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多國都有數位化相關計畫案。黃玉霖說,近期在友邦推動的醫療數位化相關計畫案,美國、日本、歐洲等國都表達參與意願,包括掛號系統以及病歷數位化,未來還要將醫療AI應用導入友邦,協助慢性病的早期判讀。

他強調,國合會已成立29年,向來「以人為本」,技術團要做育成、與當地人共同合作,計畫案都不是一年有成果,醫療數位化動輒3年、6年才會有顯著成績,「這是台灣阿信的做法」。

此外,國合會業務範圍過去是與開發中國家的雙邊合作,如今,國合會正與歐洲國家談合作計畫案,並從國與國的雙邊合作,走向多邊合作的模式。

黃玉霖說明,中東歐、南歐國家在Covid-19疫情後非常認同台灣,國合會在歐洲會以科技合作為主,且不一定是與歐洲友好國家進行雙邊合作,而是與這些國家合作協助第三國,做到與歐洲國家「1+1等於N」的效益。

他指出,國合會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中美洲開發銀行都是長期多邊合作,提供便宜資金協助當地婦女、青年、中小企業,而台灣在過程中也會學到此多邊機制的運作方式。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3月宣布重整援外計畫,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部分職責將併入國務院,其餘與川普政府優先事項不符的職責將終止。

談及這對國合會與USAID的合作案影響,黃玉霖說,雙方已建立夥伴關係、有平行合作,並非國合會追著USAID跑,而美方政策改變後,確實有些計畫喊停,國合會希望可以多出一點力量,這是台灣要給國際的訊息,「國合會準備好了」。

他說,研究ODA的30年來,除了美國之外,所有國家都是做對自己國家有利的事,如今美國政策改變,也不需覺得奇怪。未來「以美國為優先」的ODA布局和做法,相信都有合作空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