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05-02 | 中央社

Meta:從未接受中國要求 審查台灣用戶內容

臉書遭爆與中共互動,開發工具審查台港用戶的熱門內容。臉書母公司Meta亞太地區公共政策副總裁密爾納今天親上火線否認相關指控,表示Meta未曾接受中國對台灣用戶進行內容審查或分享任何台灣用戶資料的要求,Meta的內容檢視團隊從未設在中國。

臉書前全球政策總監溫恩-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4月9日出席美國參議院作證指出,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著眼中國市場豐厚的利潤而與共產黨合作,甚至親自設計及實施臉書審查工具,只要台港貼文瀏覽次數破萬,審查工具就會自動提交「總編輯」檢視,這項工具不只曾在港台啟用,也經中共官員測試。

密爾納(Simon Milner)今天透過線上會議向台灣媒體說明,溫恩-威廉斯的指控完全虛假、毫無根據,Meta沒有在中國提供服務,從未接受來自中國對台灣用戶內容進行審查的要求,更從未向中國分享任何台灣用戶的資料。

他說,這些不實指控是由一名因為工作績效有問題、8年前遭到解聘的前員工提出。Meta並未在中國提供任何服務,同時早在2019年就公開宣布,不會進一步探索進入中國市場的相關機會。

談到Meta如何處理來自台灣及全球的社群內容,密爾納說,全球每天有34億人使用Meta平台或至少其中一項服務,Meta收到大量關於社群內容的檢舉,會根據用戶技術、公共安全及人權等領域的專家意見,明確規範什麼樣的內容不應該出現在Meta的服務中。

他表示,Meta「社群守則」由內容政策團隊負責制定,團隊定期向Meta以外的專家及非政府組織諮詢意見,就安全與內容表達方面了解不同的觀點。Meta社群守則也會根據社會規範、語言變化及各界意見,持續調整更新。

密爾納指出,Meta運用先進技術和專業團隊管理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Threads等平台內容,可以在用戶檢舉前就主動偵測並移除違規內容,相關技術也能協助內容檢視團隊釐清有哪些社群內容需要優先處理。

密爾納提到,內容檢視團隊由Meta全職員工與合作夥伴機構的內容檢視人員共同組成,來自多元專業背景,包括產業人士、法律專家與政策執行專家等。針對台灣,Meta聘請精通繁體中文的母語人士,具備文化敏感度,能理解語句背後的含義、文化背景及在地語意,確保Meta的政策都能精準有效執行。

他強調,Meta的內容檢視團隊從未設置於上海或中國其他地區,所有檢視內容皆依照社群守則明定。

當發現社群內容或帳號違反政策時,Meta會採取移除、縮減與提供資訊3大行動。「移除」是迅速移除違反社群守則的內容;「縮減」是對未達到移除標準但仍有疑慮的內容,限制該內容的擴散;「提供資訊」指Meta會提供相關資訊,幫助用戶判斷內容是否值得閱讀、信任及分享。

媒體詢問,台灣用戶貼文如果提及426(諧音「死阿陸」),是否會被視為政治敏感字眼而被降低觸及率。密爾納回應,如果只是單純使用426這個數字,不會被限制,須從前後文來檢視是否具有政治敏感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