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 中央社
法專家:兩岸早已分家 現狀越久台灣人越不接受統一
法國前空軍准將、智庫安全專家布里塞接受歐洲媒體Atlantico訪問時表示,台灣、中國早已完全分家,多數台灣人反對北京政權,且維持現狀越久越不接受統一;面對中共,台灣心態轉變,不再只依賴美國,更關注自身資源。
中國在台灣周邊軍事演習越發頻繁,威脅台海。有人將其視為北京「秀肌肉」,有人則認為這是重大危機的前奏。
法國前空軍准將布里塞(Jean-Vincent Brisset)分析,中國正以不跨越無法挽回臨界點的方式,測試各方紅線;而台灣則在區域平衡日益脆弱的情況下,逐漸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布里塞也是法國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所(IRIS)亞洲安全專家,他在歐洲新聞媒體Atlantico 6日刊出的訪問中指出,中國漸增的軍事演習更像是在展現軍力,「因為他們已經進行過好幾次的戰略測試…如今我們都知道北京有對台灣強加封鎖的所需手段」。
然而,人們仍相當懷疑能否在不發動大規模行動的情況下入侵台灣。「北京或許可以完全毀滅台灣,但要奪下政權並把台灣納入北京管轄,卻要複雜得多」。
他認為,儘管近來軍演頻率增加,卻仍在已知的框架下。而頻繁軍演的原因之一,便是要維持人民解放軍的積極性,讓他們有目標可以瞄準。
Atlantico提問,若北京能不發動公開戰爭就成功征服台灣,是否會成為中國混合戰的新模式。
布里塞表示,「我不認為台灣會不戰而降,因為台灣民眾絕大多數反對北京」。
他指出,「民進黨嚴格來說並非要獨立的政黨」。他表示,曾與前總統蔡英文交談,蔡向他透露,反對正式宣布獨立,認為這太冒險。「她贊成無限期維持現狀,因為她知道,現狀持續的時間越長,民眾對統一的渴望就越少」。
布里塞接著說,「與中國大陸『團聚』的想法已成為過去,這兩家早已完全分離」。
他分析,台灣「統一」不一定是北京優先要務,台灣具有象徵性,但達成的外交成本恐怕太過高昂。
在美國、日本和澳洲間強化軍事聯盟的脈絡下,中國正企圖加強自身在南海的影響力,並與東南亞保持良好關係。
他強調,與表面情況相反,攻擊台灣恐得不償失。不過,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內遇到麻煩,可能會試圖動員中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來支持。
據布里塞觀察,若習近平發現自己的政治勢力被削弱,可能仍會傾向動員,發動攻勢,就如福克蘭群島之於阿根廷,但這個選項仍充滿風險。而且習近平的行動將難以獲得輿論以及西方政府的支持,這可能會讓習在國際上付出慘痛代價。
布里塞在訪問中強調,中國有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就是「習近平權力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穩固」。習近平以反腐之名清除反對者,而最近軍隊的整頓也反映內部出現令人憂心的訊號。
歐洲媒體認為,西方對中國的威嚇力減弱。布里塞指出,「美國威懾仍存在,且令人驚訝的是,就連德國這樣的國家也向該地區派遣了軍艦」。
布里塞表示,自己認識的台灣人並不特別擔心美國減少支持力度。
他說:「雖然他們對華府發出的某些訊號感到遺憾,但他們也明白,不能再只依賴美國。他們更加依賴自己的資源,這樣的心態轉變值得注意。西方媒體經常關注川普,有時卻沒有忠實地反映台灣思維的轉變,而是花費大量時間試圖挑剔川普言行。」
被問及中國入侵台灣以奪取半導體技術的可能性時,布里塞回答,中國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試圖攫取台積電技術,他們現在認為自己有天也能擁有這樣的能力。儘管中國部分領域進步迅速,「但在尖端科技產業化過程中,他們遭遇困難。以客機C919為例,其結果並不理想」。
中國在台灣周邊軍事演習越發頻繁,威脅台海。有人將其視為北京「秀肌肉」,有人則認為這是重大危機的前奏。
法國前空軍准將布里塞(Jean-Vincent Brisset)分析,中國正以不跨越無法挽回臨界點的方式,測試各方紅線;而台灣則在區域平衡日益脆弱的情況下,逐漸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布里塞也是法國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所(IRIS)亞洲安全專家,他在歐洲新聞媒體Atlantico 6日刊出的訪問中指出,中國漸增的軍事演習更像是在展現軍力,「因為他們已經進行過好幾次的戰略測試…如今我們都知道北京有對台灣強加封鎖的所需手段」。
然而,人們仍相當懷疑能否在不發動大規模行動的情況下入侵台灣。「北京或許可以完全毀滅台灣,但要奪下政權並把台灣納入北京管轄,卻要複雜得多」。
他認為,儘管近來軍演頻率增加,卻仍在已知的框架下。而頻繁軍演的原因之一,便是要維持人民解放軍的積極性,讓他們有目標可以瞄準。
Atlantico提問,若北京能不發動公開戰爭就成功征服台灣,是否會成為中國混合戰的新模式。
布里塞表示,「我不認為台灣會不戰而降,因為台灣民眾絕大多數反對北京」。
他指出,「民進黨嚴格來說並非要獨立的政黨」。他表示,曾與前總統蔡英文交談,蔡向他透露,反對正式宣布獨立,認為這太冒險。「她贊成無限期維持現狀,因為她知道,現狀持續的時間越長,民眾對統一的渴望就越少」。
布里塞接著說,「與中國大陸『團聚』的想法已成為過去,這兩家早已完全分離」。
他分析,台灣「統一」不一定是北京優先要務,台灣具有象徵性,但達成的外交成本恐怕太過高昂。
在美國、日本和澳洲間強化軍事聯盟的脈絡下,中國正企圖加強自身在南海的影響力,並與東南亞保持良好關係。
他強調,與表面情況相反,攻擊台灣恐得不償失。不過,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內遇到麻煩,可能會試圖動員中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來支持。
據布里塞觀察,若習近平發現自己的政治勢力被削弱,可能仍會傾向動員,發動攻勢,就如福克蘭群島之於阿根廷,但這個選項仍充滿風險。而且習近平的行動將難以獲得輿論以及西方政府的支持,這可能會讓習在國際上付出慘痛代價。
布里塞在訪問中強調,中國有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就是「習近平權力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穩固」。習近平以反腐之名清除反對者,而最近軍隊的整頓也反映內部出現令人憂心的訊號。
歐洲媒體認為,西方對中國的威嚇力減弱。布里塞指出,「美國威懾仍存在,且令人驚訝的是,就連德國這樣的國家也向該地區派遣了軍艦」。
布里塞表示,自己認識的台灣人並不特別擔心美國減少支持力度。
他說:「雖然他們對華府發出的某些訊號感到遺憾,但他們也明白,不能再只依賴美國。他們更加依賴自己的資源,這樣的心態轉變值得注意。西方媒體經常關注川普,有時卻沒有忠實地反映台灣思維的轉變,而是花費大量時間試圖挑剔川普言行。」
被問及中國入侵台灣以奪取半導體技術的可能性時,布里塞回答,中國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試圖攫取台積電技術,他們現在認為自己有天也能擁有這樣的能力。儘管中國部分領域進步迅速,「但在尖端科技產業化過程中,他們遭遇困難。以客機C919為例,其結果並不理想」。
最新政治新聞
-
-
朱立倫回應「納粹說」批賴是獨裁者 再拉川普、陳其邁墊背
(4 小時前) -
不拆了!立院三讀通過《電業法》修法 台電確定不分家
(4 小時前) -
對「4+1」休假有「異見」 綠委批:國民黨給的糖衣毒藥
(4 小時前) -
藍白攜手三讀《節日條例》 吳思瑤:未來調整節假日須透過立院修法,反缺彈性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