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8° / 22° )
氣象
2025-05-13 | 中央社

賴總統日經專訪 籲建非紅供應鏈抗中國不公貿易

「日經亞洲」今天報導,總統賴清德今年首次接受外媒專訪時,敦促各國以「非紅」供應鏈制衡中國「不公平」貿易,並呼籲日本在局勢不斷變化的印太地區扮演領導角色。

賴總統就職即將滿一年,他在總統府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專訪。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對世界各國政府帶來壓力,台灣也不例外。然而對賴總統來說,其中存在一個基本的價值觀問題,答案就是專注於建立民主國家供應鏈。

賴總統表示,過去幾十年,美國為首、西方世界主導的自由經濟,為台灣和其他地方帶來經濟繁榮及政治穩定,但並非所有國家都是這個體系的「模範生」。

賴總統提到,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中國利用自由貿易體系從事抄襲和偽造、侵犯智慧財產權,甚至提供巨額政府補貼,以助低價商品傾銷全球。

他說道:「如果無法解決這種不公平貿易,我們數十年來辛苦建立的穩定社會和經濟繁榮,以及我們追求的一些價值觀都可能被摧毀。因此,我認為值得觀察美國近期有意解決不公平貿易,並在必要時提供協助。」

賴總統表示,他的政府因此希望利用台灣在生產和製造方面的優勢連結民主社會,建立不包括中國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這會確保未來世界進一步繁榮與發展,自由貿易能繼續發揮作用,不受傾銷影響」。

此外,賴總統堅定指出:「台灣情況與其他國家不同,因為我們面臨來自中國的直接威脅。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從未動搖。如今,中國的政治、軍事脅迫以及內部『統戰』滲透日益嚴重。」

他堅稱台灣「必須展現嚇阻力量,防止中國做出錯誤判斷」,同時承諾「只要有對等尊嚴,台灣願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謀求兩岸和平共榮」。

報導提到,許多台灣人民認為強化安全以抵禦中國,攸關於台灣的存亡。

賴總統指出,他已提出17項策略因應來自中國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

這5大威脅分別是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的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國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的威脅、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與台青的威脅。

賴總統的因應措施之一是推動恢復軍事審判,要犯下軍事罪行的現役軍人接受這類審判。他說道:「這表達台灣政府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和顛覆的決心。」

儘管中國試圖從外交層面孤立台灣,台灣與亞洲國家的非正式關係仍持續扎根。

賴總統在2022年擔任副總統時曾以私人身分訪問日本,參加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喪禮。

賴總統表示,「日本是強大的國家。我真誠希望日本能夠在國際格局的變化當中發揮領導作用」,他相信印太地區的其他國家也願意做出因應。

他敦促日本與台灣達成雙邊貿易協議,並繼續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賴總統在專訪中談到,美國擬對台灣商品課徵關稅對於依賴出口的台灣而言是「重大挑戰」,但他強調,台灣不會對抗華府,而是尋求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例如矢言擴大對美國的投資、削減貿易壁壘、打擊「洗產地」等作為。

賴總統說道:「我們的目標是從零關稅提議開始談判,並尋求與美國建立雙邊貿易協定。」

賴總統認為,川普的對等關稅措施目標是加強財政永續性、減輕美國人民的稅務負擔、增強產業實力、把美國定位為人工智慧全球中心,且最終促進世界和平。

賴總統還說,美國也感受到中國威脅,需要再次發展工業以保持競爭力。他強調,台灣的科技實力和投資可以幫助華府實現其人工智慧目標,「這將同時促進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有助台灣產業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台灣的長期發展」。

同樣地,賴總統提到,台灣致力跟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全球夥伴合作,以推行他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賴總統指出:「日本有材料、設備和技術,美國有積體電路設計和行銷,台灣有生產和製造,荷蘭在設備方面很傑出。」

儘管賴總統尋求加強台灣和其他民主國家抗衡北京當局的能力,但他談到,自己仍然願意與中國建立不同的未來。

賴總統表示:「我們沒有放棄這樣的想法,只要對等、尊嚴、交流和合作,選擇對話而非對抗、選擇交流而不是圍堵的善意就會一直存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