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29° )
氣象
2025-05-16 | 中央社

中國升高對台脅迫 前官員:台美互補性強應共同行動

近年中國逐步升級對台脅迫行動,升高台海風險。前白宮官員分析,面對這項挑戰,現在正是美台共同行動以實現共同利益的時刻;台美互補性強,美國有資源可以支撐台灣能源安全,美國再工業化的願景也少不了台灣角色。

曾在歐巴馬時期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現為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近期撰文分析,台灣民眾正同時面臨來自國內、中國及其最重要國際夥伴美國的挑戰,「如果有一個時刻需要華府跟台北開啟互惠合作及支持的新管道,那就是現在。」

何瑞恩指出,北京自2016年以來,對台採取所謂的「非暴力脅迫」,企圖削弱台灣民眾對自身未來的信心,其手段包括軍事施壓、經濟誘因及懲罰措施、秘密行動、外交打壓、網路攻擊和假訊息操作等。

在目前情況下,他認為,若美國希望在中國持續施壓下維持台灣海峽的動態平衡,就必須找到有效方法制衡中國企圖改變現狀的作為。

何瑞恩分析,有鑒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意識形態矛盾及缺乏保護安全夥伴的信念,要增強台灣對自身未來的信心就必須要務實,才有說服力。為達此目的,任何訊號都必須基於美國的「自身利益」,而非訴諸價值觀或意識形態。

他寫道,強化美台關係確實有「務實」的依據,雙方互補性強,台灣缺乏能源、土地,美國在這些方面擁有豐富資源;而台灣也在某些領域領先美國。

他舉例,美國能源可支持台灣的經濟成長及能源安全,包括地熱、核能、液化天然氣及先進電網技術。隨著台灣持續興建先進晶圓廠、人工智慧(AI)伺服器的資料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能源需求將大幅增加,美國可以填補這些缺口。美國也是許多先進技術的全球最大市場及研發基地,包括國防武器系統。

另一方面,何瑞恩表示,美國再工業化的願景同樣少不了台灣的角色。台積電對美投資高達1650億美元(約新台幣4.98兆元),將在美國催生一個龐大的高科技製造生態系,吸引其他半導體及先進製造業的業者跟進,協助美國重建關鍵技術產能。若沒有這些,川普政府在推動再工業化方面取得進展的機會將大打折扣。

他認為,美台雙方透過合作可將彼此命運緊密相連,並加速技術創新突破。儘管有些人擔心這些投資會「掏空台灣」,但考量全球高階晶片需求急劇上升以推進AI革命,他有信心,台灣作為全球晶片生產中心的地位不會被動搖。

何瑞恩也說,若川普政府要做出有關兩岸穩定的呼籲,應該是對中國說。過去近10年來,中國升高脅迫行動,比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或現任總統賴清德的任何言詞都更大幅升高了台海風險。

面對這項挑戰,他呼籲,現在正是台美共同行動以實現共同利益的時刻,「隨著AI革命加速,美國和台灣可以互助,把握這個時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