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3-11-14 | 匯流新聞網

6歲以上學生發放文化禮金 郭台銘:向下札根厚植文化素養與國力

6歲以上學生發放文化禮金 郭台銘:向下札根厚植文化素養與國力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繼推出婦女職場友善、少子化對策、長照對策、AI推廣增強國力等政見後,昨(13)日晚間,續推「向下札根厚植文化素養與國力」計畫,只要6歲以上的學生,都發放「文化禮金」以及,助推台灣文化的深耕與發展。。

郭台銘回憶小學二年級時,他與老師的一段對話:「老師,為什麼要有國家啊?」「國家,是為了保護民族繁衍啊!」「那,什麼是民族呢?」「民族,就是擁有相同文化與想法的一群人。」郭台銘表示,對他當時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這個答案有些深奧。但在他創業近50年、跑遍世界各地後,越來越能體會這段對話深層哲理,「文化存在的目的,不是讓國家變偉大;相反的,文化就是國家的精神與根基!」

郭台銘表示,在他經濟條件許可後,與已故髮妻林淑如持續推動文化札根工作,協助文化創作與展演活動;而妻子曾馨瑩曾是舞蹈老師,現在也一直在為推動舞蹈扎根盡心盡力從未間斷。郭台銘深信,「沒有文化的國家與民族,猶如失根的浮萍!」以中華文化為底醞,融合原住民、西方、日韓以及新住民文化特色,加上台灣自由民主的創作養分,成就了「多元、包容、創意」的台灣文化特色。

郭台銘提到,曾有位駐外代表向他表示,在海外推動外交工作真的非常辛苦,辦活動,往往還要很努力的邀請政要參加;但是只要邀請國內藝文團隊,例如雲門舞集,經常都是高朋滿座、座無虛席,平常請都請不到的達官政要,還會主動洽詢索票,攜家帶眷前來觀賞,「文化,真的是台灣最精緻的名片!」郭台銘說,只要地方政府推動「文化就在巷子裡」系列活動,明華園、紙風車、朱宗慶打擊樂團,不論在富麗堂皇的兩廳院演出,或是社區鄰里的公園廣場,總是能看到扶老攜幼、一家和樂的幸福景色,「文化,更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因為文化,我們看到台灣的獨特;因為文化,我們看到台灣的包容;因為文化,我們看到台灣的力量!

郭台銘表示,法國首任文化部長馬樂侯(André Malraux)曾說,「法國不是一個文化部,而是44個文化部。」意思是,政府的每一個部會都要有文化的內涵,每一項政府的施政與工作,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傳承「法國的文化」。郭台銘提到自己喜歡文化、更重視文化,因此,邀請長期在劇場與戲劇打拚的副手賴佩霞加入團隊,共同為推動台灣的文化發展而努力。

郭台銘表示,未來若當選總統,他的政府「沒有不懂文化的部長!」他承諾,讓文化價值理念貫穿各部會施政,結合民間資源,「向下培力,走向世界」,讓文化成為「陽光、空氣、水」之外的生命第四要素。

郭台銘表示,將以七大政策,助推台灣文化的深耕與發展。

第一,6歲以上學生發放「藝文體驗禮金」。「文化素養,國家培力」,建立孩子閱讀與藝文使用與消費習慣,是落實「生命四要素」的關鍵。文化部目前推動的「18-21歲青年發放成年禮金1200點文化幣」政策方向是對的,但是遠遠不足。他將推動「6歲以上學生發放藝文體驗禮金」,可以用於包含藝文展演及文化體驗、視聽娛樂、圖書、文創工藝。從小培養培養文化消費習慣,扎根文化整體實力,促進文化平權。

第二, 「一隻手臂的距離」協助藝術文化發展。藝術文化的創作與發展,需要政府與企業的「助推」,但藝術文化絕不能受到政府的左右,甚至為某些政治利益或立場發聲。郭台銘承諾,將以「手臂距離原則」(arm’s length principle),強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功能,擴大公務預算編列與捐助,提出政策誘因鼓勵企業支持,「以藝術為核心價值」,維護藝術的自主性,避免受到政治干預。

第三, 助推文創產業,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台灣街頭巷尾,更隨處可見「知識產權」的結合商品,甚是便利商店都可以看到「寶可夢機台」,「IP魔力」無遠弗屆。2019年成立的文策院(文化內容策進院)比韓國足足晚了二十年,郭台銘承諾,將加強文策院的功能與資源,加速台灣原本就蓬勃的文化內容,加速邁向「產業化」,健全文創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並協助業者開發展品,增加文創商品附加價值。

第四, 讓台流成為主流,推動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國際化。文化是跨國界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曾說,「一旦你克服一寸高的字幕障礙,就會被引入許許多多更動人的電影。我認為我們只使用同一種語言,那就是電影。」隨著串流平台(如Netflix)的興起,只要找到台灣的文本利基(如法律、推理),尋找偶像明星,國家提供資源,協助國際化與行銷包裝,以台灣豐沛而自由的創作環境,絕對能將台灣推向國際,「讓台流成為主流。」

第五, 擴大推動「ESG for Culture」,厚植文化扎根。將「企業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國家永續發展實踐範疇,是厚實文化建設,確立文化立國重要的一步。經過多年努力。今年起,上市櫃公司投入資源支持國內文化發展,納入「公司治理評鑑」中,引入更多的企業資源投入文化事業。郭台銘承諾,將會以更多的租稅與政策誘因,並且以豐沛企業的人脈,鼓勵企業(不僅是上市櫃公司)投入文化領域,讓更多不同的可能,因為導入企業活水而實現,發光發熱。

第六, 串連文化資產,打造文化觀光路徑。台灣擁有豐沛的文化資源,包括故宮兩院、博物館群、地方創生、宗教盛會、定目劇,特別明年是故宮成立百年,結合南北兩院,擴增博物館園區計畫。郭台銘承諾將結合這些豐沛的文化資產與資源,打造台灣「文化觀光」路徑,讓觀光不僅僅是「夜市」與「小籠包」,更讓國際觀光客與國旅遊客能深入發現台灣文化之美。

第七, 提高層級,落實「文化平權」。《世界人權宣言》提及文化權「人人都有權利參與社會文化生活,並享受科學發展所帶來之福祉。」台灣在2017年籌組「文化平權推動會報」,將文化平權補助擴及縣市政府。但根據中興大學教授趙欣怡研究顯示,文化部「文化平權」的補助額度,從2019年的548萬,每況愈下至2022年的297萬,相較於文化部2022年204億元的整體預算,真的杯水車薪。郭台銘承諾「文化權即人權」,文化平權不應只是「示範」,將文化平權提升至「行政院」層級,整合跨部會資源真正落實文化平權。

郭台銘認為,文化立國不該只是口號,更應該是人民與政府每天的實踐。他表示,文化沒有立竿見影的特效藥,韓國用30年打造今天全球矚目的「韓流」,他自身經歷創業也近50年並持續打拚,會以恆心與毅力投入文化藝術建設,「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郭台銘表示,他相信根基紮得越厚實,文化的果實也會越甜美。

郭台銘承諾,將組成最懂文化,最挺文化的政府,「將31個中央行政機關,打造為31個文化部」,結合企業資源,尊重藝術文化,扶持文創產業,落實文化平權,讓文化成為台灣的驕傲!

照片來源:郭台銘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堅持納政黨支持度 楊寶楨:尋求灌水贏過柯文哲

綠美好未來一場空? 柯文哲籲賴清德解決問題勿裝可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