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8° / 17° )
氣象
2024-10-22 | 匯流新聞網

中午來開匯/青年服勤同意書引擔憂 吳怡農:《民防法》包羅萬象致誤解


中午來開匯/青年服勤同意書引擔憂 吳怡農:《民防法》包羅萬象致誤解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教育部推出的「青年服勤同意書」引發社會討論,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今(22)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時,吳表示問題核心不在於同意書本身,而是現行《民防法》的過度擴張。他強調,民防法規範包羅萬象,將「支援軍事勤務」等任務納入法規,使法條的涵蓋範圍過於廣泛,不僅增加政策執行的混亂,也讓社會誤解和爭議不斷。


吳怡農指出,現行民防法將許多無關緊要的業務納入範圍,從空襲警報演習、軍事勤務支援,再到地方層級的反家庭暴力、投開票所秩序維護等,幾乎包羅萬象,造成執行層面混亂,「民防法目前什麼都包含,因此也什麼都不是,讓政策成為各方炒作的議題源頭」。他認為,這種做法不僅無法有效提升社會韌性,反而讓民眾和學校感到困惑與擔憂。


吳怡農主張,民防法應回歸本質,將重心放在大型災難中的人道援助,保護民眾的生命與安全。他強調,所有的訓練和計畫都應圍繞這一核心任務展開,使民防不再成為爭議的焦點。他認為,「當民防的目標清晰為保護民眾,學校和家長不會再有疑慮,學生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如同學CPR或地震避難動作一樣,能輕鬆融入日常訓練。」


吳怡農強調,這一觀點並非台灣獨創,而是基於1977年《日內瓦公約》中的規範,且已成為多數民主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來遵循的政策方向,「這樣的民防架構特別適合台灣目前的國情,在推動社會韌性上具有重要意義」。


吳怡農最後呼籲,應該儘快修改《民防法》,讓民防回歸其本質,聚焦在人道援助與災害應對上。他認為,當民防法簡化且清晰後,政策才能獲得民眾信任,學生也能在無壓力的情況下接受相關訓練,進一步強化台灣的社會韌性和安全保障。


總統賴清德日前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首次會議,會議中的「民力訓練暨運用」成為焦點,計劃目標是培養40萬可動員的民力,並將替代役納為關鍵力量。然而,外界對此計劃提出質疑,擔憂是否意在培養民兵以應對台海戰爭,吳怡農做出澄清,強調民力訓練旨在提升社會的整體韌性,應對包括戰爭在內的各類重大災難。


吳怡農表示,戰爭固然是一種災難,但政府的重點不應局限於此,而應聚焦於各類災難的應對準備,「民防的核心在於救命、收容、搜救等基本的應急工作,而非僅限於戰爭」。他說,民防的職責應涵蓋天災、人禍及戰爭等各類突發事件,重在針對災難後果做好準備。


吳怡農強調,在災難來臨時,必須確保社會基本服務的持續運作,如醫療服務、垃圾清運和公共秩序維護,「如果在災難中這些服務中斷,社會將迅速陷入混亂,政府的公信力也會隨之崩解」。他指出,這正是民防訓練的核心,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維持基本運作。


針對外界對民力訓練的誤解,吳怡農說明,軍隊有其專責任務,警消也有各自的職責,而民力訓練重點在於賦予公民社會應對衝擊的能力。他表示,「國防與民力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軍隊負責國防,但民力的核心是如何讓社會在災難後能夠迅速復原」,必須清楚區分民力與軍隊的不同角色。


吳怡農指出,民防工作不僅限於政府部門,企業也必須參與其中,「社會上許多服務由企業提供,因此在面對天災、地震或衝突時,企業若全面停擺,社會將無法維持正常運作」。他強調,全社會必須共同參與災害應變,這不只是國防部或內政部的責任。


吳怡農表示,強化社會韌性需全社會共同努力,民力訓練的重點不在於培養民兵,而在於賦予公民基本應變能力,確保社會在災難中能迅速恢復正常運作。他呼籲社會各界理性看待此次民力訓練計劃,避免誤解計劃的初衷,「國防固然重要,但民力的核心在於讓社會保持韌性,這是全民共同的責任」。


避戰是共同目標 吳怡農:「以備戰避戰」強化國防與社會韌性


針對台灣如何避免戰爭,吳怡農表示,避戰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標,但關鍵在於如何以正確的方式達成。他強調,除了外交努力外,必須同時建立有效的國防實力,以嚇阻戰爭,「我們談的不是以備戰引戰,而是透過備戰來避戰。」


吳怡農解釋,國防投資的核心在於向潛在敵人傳達「我有能力保護自己,不會輕易被擊垮」。他說,台灣的國防不是為了進攻其他國家,而是為了防止外界利用武力脅迫台灣做出政治上的妥協,「國防投資的目的,是讓敵人知道威脅無法得逞,而不是邀請衝突發生」。


吳怡農形容,國防的作用就像家庭保全系統,「我們安裝保全系統不是邀請別人來入侵,而是告訴他們不要試圖用暴力威脅我們。」國防投資不僅要看預算金額,更要考量投入是否達到有效嚇阻的效果。


吳怡農指出,中共解放軍近年來頻繁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對台灣構成了不斷升高的威脅。他表示:「與其僅分析每次演習的細節變化,我們更應該思考,我們自己的演習是否足夠頻繁?」如果台灣的軍事訓練不足,無法高強度演練,那麼國防實力就成為未知數。


中共軍演頻繁 吳怡農舉美式足球為例:台灣不能只依賴每年1、2次演練


吳怡農以美式足球為例,說明常態性訓練的重要性,並指這些全接觸運動不僅需要戰術和走位訓練,還需進行高強度碰撞模擬,否則比賽一定輸。他說,如同國防訓練也必須的,不能只依賴每年一、兩次的軍演,而應建立更頻繁、更真實的演練模式。


吳怡農主張,台灣需從全社會的角度看待國防與民力的訓練,不僅要透過軍事演習提升國防能力,還應把應對天災的經驗融入訓練,藉此促進政府與民間的協調與合作,「每一次天災或演習都是檢驗社會韌性、磨合內部協調的機會。」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評高雄市長選情分析「白是關鍵」 柯志恩:三腳督藍很難贏


中午來開匯/現階段民調贏4綠委 柯志恩謙稱:選過市長知名度佔便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