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美中貿易戰恐升級 施俊吉:中國採反托拉斯反制美國科技業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鋁產品課徵25%關稅,該措施將於3月12日正式生效。此舉可能引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震盪,甚至引爆全球貿易戰。對於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12)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表示,若美國對台灣所有出口商品課徵10%關稅,初步估算將影響台灣GDP約0.75%,換算約1900億台幣,影響程度尚屬可控。
施俊吉說,若關稅提高至60%,影響數字將大幅攀升,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台灣的程度,需視其是否針對所有產品課徵,還是僅限特定品項。
針對企業如何因應?施俊吉以台積電為例,表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高端晶片領域市占率高達90%,其市場談判能力極強,若美國對其產品課稅,台積電完全有能力要求美國進口商如NVIDIA或Apple自行吸收成本。然而,對於市場影響力較低的產業,如五金、機械工具等,則可能無法將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美國進口商,而需自行吸收部分關稅,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
施俊吉還指出,美國進口商最終需負擔關稅成本,這些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進而推升美國國內物價。他認為,美國通膨問題正是導致拜登政府選情受挫的重要因素之一,川普若執行大規模關稅政策,可能重蹈拜登覆轍,進一步加劇美國物價上漲,最終反噬自身。
「關稅戰的影響不僅限於經濟層面,還可能引發全球貿易報復。」施俊吉分析,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25%關稅後,兩國隨即宣布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相同關稅。同樣地,川普對中國產品課徵10%關稅後,中國也祭出報復性關稅,影響範圍達140億美元。他認為,關稅戰一旦升級,美國自身亦將受到衝擊,無法全身而退。
至於全球供應鏈的調整?施俊吉認為,美國若對全球課徵關稅,其他國家仍可透過加強雙邊貿易來降低依賴美國,例如台灣可增加與日本的貿易往來,分散風險。他表示,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美國被全球貿易體系孤立,使其他國家轉向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削弱美國的貿易影響力。
「川普關稅可以傷人100,自己可能自傷50。」施俊吉最後強調,關稅政策並非無敵武器,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除了經濟上的損害,還可能加劇國際間的貿易報復與孤立效應。他認為,川普政府若執意推動關稅政策,應審慎評估其對美國自身影響,避免因貿易戰導致全球經濟失衡。
有關美國總統川普指出,台灣在美國晶片市場中占有高達98%的份額,因此揚言對台灣半導體企業課徵最高100%的關稅,以迫使相關產業遷移至美國,實現「美國製造」的目標。
針對川普此舉,施俊吉分析,美方對台灣的貿易逆差可能是關鍵因素之一,根據數據,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648億美元,已接近日本去年680億美元的順差額度。台灣經濟體量僅為日本的五分之一,但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幾乎相當,這使得川普將台灣列為關稅制裁對象的機率大增。
施俊吉指出,台幣匯率問題也可能是美國採取貿易措施的另一關鍵因素。他提到《經濟學人》所公布的「大麥克指數」,該指數顯示,全球貨幣中被低估最嚴重的就是台幣。
施俊吉接著說,若依此標準計算,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應為1美元兌13元新台幣,而非現行約32比1,顯示台幣被低估約58.8%。他認為匯率落差,使得台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便宜,提高了出口競爭力,進而拉高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施俊吉還提到,川普強調貿易公平,認為美國對台灣進口產品的關稅遠低於台灣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這對美國企業來說不公平。他說,台灣對美國汽車、哈雷機車等產品的進口關稅較高,而美國對台灣許多進口品的關稅則相對較低,因此川普政府可能會以「對等關稅」為由,對特定台灣出口商品提高關稅,要求台灣降低對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
施俊吉認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戰略與對加拿大、墨西哥的做法有所不同,後者是全面提高關稅,而對台灣的制裁可能採取針對性措施,針對特定產品實施與台灣對美國產品相當的關稅,以達到「對等貿易」的目的。他預測,美國政府可能在近日內公布對台灣的「對等關稅」政策,這將對台灣出口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於川普關稅議題,施俊吉接續著表示,這與過去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採取的全面加徵關稅策略不同,而是針對特定項目,例如若台灣對美國汽車課徵20%關稅,而美國對台灣汽車僅課徵2.5%,則美方可能要求台灣商品面臨相同稅率;然而,台灣並無汽車出口至美國,因此在汽車領域影響有限。
施俊吉指出,對比韓國因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使其關稅議題早已談妥,未受川普新一輪關稅戰波及,反觀台灣,並未與美國簽訂FTA,因此更容易成為美方關稅制裁的對象,川普目前尚未對韓美FTA重新評估,可能考量韓國內部政局不穩,若再對韓施壓,恐影響其應對北韓威脅的穩定性。
針對川普對中國發動關稅戰,施俊吉說,川普2017年首次執政期間,對中國加徵關稅,但美中貿易逆差不僅未改善,反而進一步擴大,原因在於中國仍持續向美國出口大量低價產品,使美方難以降低貿易赤字。因此,他認為,川普第二任期若再度推動關稅戰,恐怕難以取得預期成效,無法有效縮小美中貿易逆差。
另外,中國並未僅以關稅報復,而是採取更具策略性的反擊手段反托拉斯法(公平交易法)。施俊吉指出,中國政府近期已針對美國多家高科技企業展開調查,例如宣布對輝達(Nvidia)與蘋果(Apple)進行市場競爭審查,甚至阻撓美國半導體企業的一項總值350億美元的跨國併購案。他認為,中國透過反托拉斯法打擊美國企業,目的在於向川普施壓,因為這些企業高層可能會向川普反映不滿,進而影響美方政策。
中國政府對於美國封鎖TikTok、限制中國獲取高端GPU及半導體技術,始終懷恨在心。施俊吉表示,中方正伺機回應,儘管目前中國僅宣布對約1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實施關稅報復,這仍只是初步動作,中方仍保留進一步報復的手段。
最後,施俊吉認為,最終美國能從中國獲得的經濟利益恐怕有限,因中國本身擁有龐大市場與經濟影響力,並非單靠關稅壓力即可屈服。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
總預算僵局未解 政院:卓榮泰續與韓國瑜溝通聯絡
(37 分鐘前) -
翁章梁率團拜訪荷蘭台企 深化嘉義縣與全球智慧製造合作
(40 分鐘前) -
涉嫌找親友當人頭助理 北市議員陳怡君遭搜索約談
(41 分鐘前) -
作家挺罷免遭藥師酸「太慘」 他3連問反擊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