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監所2-2】構建預算集中火力 嘉義看守所後來居上超車八德外役監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法務部推動監所智能化,由於全國51所矯正機關逐年編列預算,難收「立竿見影」效果,因此自109年起將建構預算進中火力在嘉義看守所,讓嘉所的進程甚至超過號稱全國第一所智能監獄的八德外役監,擔起示範作用,成為國內首座智能監所。
法務部在104年接收自軍方「懷德山莊」軍事看守所改制的八德外役監,到了106年的八德外役監新(擴)建工程中,才決定「砍掉重練」,讓八德外役監成為國內第一座智能化監獄。不過,也因為八德外役監須先拆除以往軍事看守所的建物再重新建設,等於是從無到有,雖能收整體規劃的效果,但又發生新冠疫情,3期的工程僅第1期完工,因此矯正署決定另覓適合作為智能示範監所的矯正機關。
矯正署105年間以自籌經費執行善用智慧科技,提升矯正機關安全管理效能先期計畫,到了107年爭取國科會補助預算,選定7、8個矯正機關進行建置,但因經費分散,只能局部進行難收效果,因此109年起集中預算在嘉義看守所建置。
土地面積6.6087公頃的嘉義看守所在82年12月啟用新房舍,在矯正機關中屬於比較新的建物,短期內沒有改建的需求,且核定容額727人,剛好機關規模大小可以呼應爭取到的預算做整體改造。因此爭取將分配合監所智能化的預算集中在嘉所,以5500萬元預算執行「智慧監獄計畫」示範建置,並為後續推動全國51所矯正機關科技化揭開序幕。
嘉所智能化在「強化安全管控」方面就佔了4個項目,分別是「人臉辨識系統」、「智慧廊道」、「即時收容資訊面板」及「科技監控中心」。
嘉所的「人臉辨識系統」在建置內部重要通道,運用臉部辨識系統,結合傳統實體鎖匙,雙層管控機關人員進出,能設定通過者權限,彈性節省原需全時駐守通道安全之人力。
「智慧廊道」則是管理人員分別戒護收容人會客或看診,最需耗費時間及人力,於部分通行過道建置監控及電子圍籬設備,並結合臉部辨識系統,使確認過身分正確之收容人在無人戒護下,循廊道前往指定地點集合。
「即時收容資訊面板」建置於指揮中心,即中央臺旁大型電子看板,與臉部辨識系統連結,收容人進出機關均可立即連線更新如出庭、外醫等資訊,使管理者掌握機關內最及即時的人數異動情形。
「科技監控中心」有2項功能,第一是運用獨立空間,建置電視牆、控制台及電腦機房,可即時監控所內各監視畫面,並配有電力管理系統掌握機關用電情形;第二是對健康不佳的高風險收容人配帶智慧偵測手環,一旦有生命數值異常之情形,如心跳低於每分鐘50下,或脫下手環,系統立即告警,以即時派員處置。
這4項管控設施,可以減少戒護人力耗費,每日平均可減少戒護人員加班時數達1小時。
除了「強化安全管控」,嘉義看守所的智能設施還有為提升行政效能的購物機臺,有別於過去收容人購買物品需7日作業時間,建置購物縮機臺後減為1日,也就是送出購物需求後,當日或隔日即可取貨。更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紙張使用由原來的每年需耗費19萬張紙,大幅降低為約2萬張,幅度約9成。
由於嘉義所的收容人購物系統成效良好,矯正署已爭取經費推廣至所有矯正機關,初步完成桃園監獄、桃園女子監獄、台南第二監獄、高雄戒治所及屏東看守所等機關之購物系統,同時完成家屬端使用線上購物系統。
矯正署的後續計畫及目標則是預計完成51所矯正機關數位監控系統,並與矯正署完成連線作業,建構矯正機關科技安全網,達成「建構數位基礎監控環境」、「建構彈性擴充監控架構」、「建構自動化監控」及「建構數位化監控配套措施」的策略目標;未來將有效紓緩人員執勤壓力、形塑安全環境,進而提升矯正效能,最終擴及所有矯正機關納入智慧監獄建置規劃,將智能科技全面運用在輔助獄政管理,打造成智能矯正機關。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智能監所2-1】好萊塢大片將成真 法務部逐步落實智慧安全監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曹興誠遭爆外遇!他分析大罷免側翼翻車原因
(15 分鐘前) -
林岱樺疑涉詐助理費 他:非賴系遲早出事
(20 分鐘前) -
海洋樂園建立防詐堡壘 淨港祈安金山警全面抗詐
(25 分鐘前) -
欣欣百貨董事長不是高嘉瑜 他曝賴清德想法
(26 分鐘前) -
黃國昌看過來!孫中山逝世百年藍辦紀念活動
(2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