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3° / 12° )
氣象
2025-02-24 | 匯流新聞網

中午來開匯/批台電過去稱蓋三接北部就不缺電 王醒之:破壞藻礁後還一樣說缺


中午來開匯/批台電過去稱蓋三接北部就不缺電 王醒之:破壞藻礁後還一樣說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儒/台北報導


台灣到底缺不缺電長期成為政治爭議焦點,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台電公司副總經理鄭慶鴻今(24)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王醒之直言,缺電與否不僅是電力問題,更涉及能源轉型與產業政策,而這些最終受到政治決策影響;他也批評三接開發未能解決北部用電,並提出發展地熱能源等替代方案,認為台電應有更永續的能源政策,而非受限於「上面的意思」。


「台灣到底缺不缺電,在政治上一直是謎團。」王醒之表示,政府一直不停稱「總體不缺電」,但缺不缺電這件事不能只從電力的角度去看,因為電力問題是被能源轉型決定,能源轉型則被產業政策決定,而產業政策最後卻是被政治決定;他直言,台灣缺電與否的本質,應回過頭去看台灣的產業下一階段要如何發展。


王醒之提到,台灣目前3大耗能產業,如AI、鋼鐵業及石化業,經濟部要不要對它們進行檢討?如果不檢討,就會永遠碰到電力不夠的問題,台電就會被迫用「電力吃到飽」的政策去養高耗能產業。


另外,王醒之也指出,有關協和四接的必要性,台電長期在說「中電北送」,但他認為該說法有誤,彷彿是在稱中部發電給北部使用,但污染仍留在中部;他分析,若以電力供需的區域分配來看,可以清楚看到北部的供電跟用電是差不多,甚至供電還高於用電一點,而數據落差的關鍵就在竹科;他說,在切蛋糕的遊戲中,竹科算中部還是北部?如果竹科算在中部,那北部就沒有缺電的問題。


有關三接藻礁爭議,王醒之說,當時的經濟部次長就是現在的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不斷發梗圖稱,只要蓋三接,不惜一切代價破壞藻礁,甚至是只要蓋三接,北部用電問題還能解決。他說,但現在藻礁破壞了,三接也可以蓋了,北部用電問題卻沒有解決。


另外,王醒之也認為,大潭電廠的7、8、9號機,以及接下來新上線的機組,它的發電量會遠大於除役的機組,換言之,真正問題在於北西電網能否順利輸送到北東電網,而目前融通上限是420萬瓩,他形容「如果水管不夠粗就加粗水管,不是每個地方都要蓋水庫」。


王醒之坦言,台電目前確實碰到要把420萬瓩,北西電網到北東電網「水管加粗」的問題,但他提到,作為公民會想知道,台電10年編列了5600億元要做電網韌性計畫,結果這件事為什麼無法改善?他說,協和四接的預算也高達1200億元,如果政府能把融通上限的問題操作改善,此時就無需去談數據遊戲。


「50萬瓩的缺口能否用其他方式彌補?」王醒之認為非常有機會,像是基隆能有機會發展地熱,直接讓協和火力發電廠轉型成再生能源電廠,幾乎是零碳排、零污染,「我認為這件事對基隆、能源轉型以及台電都是好事」。他更直言,台電明明有更溫和、更永續的方案,但台電卻不敢違反上面的意思,反而讓自己動彈不得。


關於電網間的融通,台電副總鄭慶鴻強調,台電已經從180萬瓩的融通,努力的提升到了420萬瓩,但電網不是水管結成的網,水管可以很容易做比喻,但電網還有故障電流、電力潮流等專業上的事情,不是今天多了幾條電網,就可以完全輸送過來,這事情不是這麼單純。


鄭慶鴻說,北東缺470,最多送420,所以外界常常議論「是不是只缺50」,但他澄清,其實不是這樣數字加減,缺是缺470,不是缺50。他指出,因為470萬瓩的缺口,北西跟中東到底有沒有電可以送過來?能不能穩定地送過來?其實這是一個問號,還需要考慮到區域平衡。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反擊大罷免狂嗆綠營做很爛 葉元之批張宏陸都開芭樂票


中午來開匯/柯文哲交保在即? 周榆修:只求公平審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