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8° / 19° )
氣象
2025-04-07 | 匯流新聞網

【唐寶寶專題2-2】孩子不只是家庭挑戰 社會國家一起來幫忙


【唐寶寶專題2-2】孩子不只是家庭挑戰 社會國家一起來幫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郭智輝的「蒙古症」失言風波,雖引致各界譁然,但也讓台灣社會重新檢視是否夠了解唐氏症,且對他們本人及其家人不帶任何偏頗的歧視。事實上,唐氏症孩子的特質從來不是無法學習,而是需要不同引導節奏與支持方式,孩子們可能反應較慢、理解抽象概念較困難,但只要給予明確指令與充足時間,大多數人能習得日常生活技能,甚至勝任特定工作。


唐寶寶無限可能 成為書法家、模特兒


國內外已有唐寶寶成為咖啡店員、藝術創作者,或登上伸展台成為模特兒,例如日本唐氏症書法家金澤翔子,常以20公斤巨筆寫出氣勢磅礴的書法巨字,作品受到日本皇室及書法愛好者矚目。另外,美國切爾西·沃納是一位唐氏症患者,她是一位成功的體操運動員,更在特奧運會4次奪冠,如今她還是在舞台上走秀,風采讓人驚豔的模特兒。


真正阻礙唐寶寶融入社會的,往往不是染色體異常本身,而是外界的眼光與偏見,還有制度空隙與現實資源匱乏。當孩子需要特殊支持,家庭往往是第一線、也是最長久的照顧者。父母不是天生的療育專家,卻不得不學會醫療、復健、教育、法律與社會資源的複雜知識。唐寶寶出生後,家人在其成長過程中就像在打無限回合賽。



【唐寶寶專題2-2】孩子不只是家庭挑戰 社會國家一起來幫忙


唐寶寶粉絲團提到,唐寶寶的世界充滿挑戰,但也蘊含無限可能;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勇敢迎戰生命的考驗,例如先天性心臟病、視力與聽力問題、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挑戰,每一步都比一般孩子更艱難;但他們從不放棄,只要有人願意牽著他們的手,他們就能一步步向前,擁抱自己的光芒。粉絲團所提,一點都不誇張,而是真實描述了從早療、醫療轉介、融合教育、庇護就業、未來安養,每一階段都需要一場準備與協商。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說明,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也是導致智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800位孕婦,就可能有一位懷有唐氏症胎兒。該署指出,目前常見產前檢查包括初期與中期的母血篩檢,分別檢出率為82%-87%與60%-83%,但若篩檢結果為高風險者,仍須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確診。羊膜穿刺檢出率可達99%,但有0.1%至0.2%的流產風險。



【唐寶寶專題2-2】孩子不只是家庭挑戰 社會國家一起來幫忙


在懷上唐氏症胎兒的風險評估方面,台灣與國際間說法略有差異。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指出,隨孕婦年齡增加,懷上唐氏症胎兒的機率逐漸提高。NHS公布的背景風險值為:25歲約1/1250、30歲為1/940、34歲為1/460、35歲為1/350、40歲為1/100、45歲則為1/30。台灣較普遍被提到的數值,孕婦生下唐氏症寶寶的機率也是隨著懷孕年齡的增加而提高,25歲的機率為1/1350,30歲為1/900,35歲劇增到1/365,45歲時更是高達1/25。


家庭照顧唐寶寶 社會、政府當後盾


即便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許多家庭仍選擇努力陪伴孩子成長,唐氏症基金會指出,早期療育、整合醫療與日後職能訓練,是幫助孩子延緩障礙、提升自理能力的重要關鍵。基金會也提供「愛不囉嗦」公益品牌、發展中心、庇護工場與融合社區據點等實體服務,鼓勵社會接納唐寶寶參與各項活動。


家庭的堅持,也需要政策當後盾。總統賴清德於2025年世界唐氏症日活動致詞指出,政府預計於2024至2028年間投入480.5億元,推動「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包括設置服務中心、擴增社區式住宿資源、增加社工人力等措施,以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


立委林月琴表示,支持唐寶寶融入社會、消弭誤解與歧視是國會努力目標,已完成《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並推動《反歧視法》保障基礎。她在臉書表示,唐氏症不是遺傳,是染色體異常導致的機率事件,應打造更包容性的環境。


回顧此次郭智輝的「蒙古症」風波,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強調,唐氏症並非遺傳,不會有家族風險;社會應摒除歧視眼光,理解唐氏症孩子與其他人一樣,有權共享社會資源與尊嚴。他也強調:「我們始終相信,社會之所以拒絕我們,是因為對我們的不了解。」


林正俠說明,唐氏症基金會成立27年,除了努力讓每一個唐氏症家庭可以得到支持,努力讓每一個唐寶寶可以學習自立生活,「更努力讓這個社會認識我們,只要我們主動走出去,社會會接納我們。」他代表基金會表達,感謝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張開雙臂接納唐氏症者。


這些孩子是擁有發展潛能與情感能力的個體,他們與家庭的困難不應由家庭單獨承擔,而是整個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與責任。正如林正俠所指出,基金會透過活動與溝通,也不斷想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有權共享社會的資源,應該成為社會的一分子,這是我們該有的權利,也是我們與生俱來該擁有的存在。」


照片來源:總統府、唐氏症基金會臉書及網頁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唐寶寶專題2-1】「蒙古症」風波惹議 郭智輝意外促進社會關注唐氏症


【監院斷糧解約4-3】伊甸基金會首當其衝 弱勢人員何去何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