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融合教育困境重重 林月琴籲教育部強化特教資源與鑑定效率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與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今(1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針對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的實施現況表達嚴重關切,要求教育部應儘速檢討並改善制度缺陷,強化特殊教育資源,提供教保人員實質協助,避免教學現場陷入困境。
林月琴指出,今年是我國推動「公幼零拒絕」政策第30年,但學前融合教育現場特教資源明顯不足,影響教保品質。她點出3大問題,首先,特殊需求學生的專業服務量能不足,現場存在大量「疑似生」,而幼教老師多非特教專業背景,導致師生比吃緊,現有巡輔資源難以支援教保現場,且在職進修補助制度亦未實質幫助第一線人員。
其次,特教鑑定與身分認定程序被動且冗長,教保人員無主動申請權限,鑑輔結果又仰賴醫療報告,過程動輒等待半年以上,導致學生資源空窗期長,老師需自行承擔教保責任卻缺乏支援。
林月琴表示,第三則是特教資源減額與助理員時數核定標準不一,不僅助理員時數申覆期過長,非營利幼兒園在收納特教學生後無法適度減額,增加營運負擔,進一步影響教保品質。
許文菁則指出,融合教育不該只是理念,更應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目前普通班即便師生比已有調整,但仍不敷使用,尤其幼幼班1:8配置在加入特生後教學負擔沉重。此外,助理員時數配置極度不足,如新北市每案每學期僅給30至80小時,部分縣市甚至每日僅0.5小時。
巡輔資源也相當緊繃,常見一名老師負責超過30位個案。制度上,幼兒園無法代替家長申請資源,流程冗長易錯失早療黃金期,教保人員陷入資源空窗期,身心壓力俱增。
為此,林月琴與全國幼教產業工會共同提出3項訴求,第一呼籲教育部正視學前融合教育困境,提升特教人力量能與資源效益,建議立即調降師生比,全面檢討幼幼班、留園與行政人力配置,擴充巡輔與助理員時數,建立對應分類制度,提升支援效率。
第二是強化鑑定程序機制與效率,落實《特殊教育法》第20條規定,研議由校方主動開啟鑑定流程,賦予教保人員實質申請權限,縮短評估與審核等待期,並統一助理員時數核定標準與分配方式;第三則是提供教保人員實質支持,應給予特教研習與進修具體補助,並研議心理支持措施如身心調適假,降低職場倦怠與流動率。
「當每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走進教室,不該是風暴中心,而是溫柔學習旅程的起點。」林月琴強調,融合教育不該只靠老師熱忱與孩子包容支撐,而應有制度與資源作為後盾。她呼籲教育部正視問題,落實融合教育初衷,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有尊嚴、有資源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照片來源:林月琴辦公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友善死角2-1】兒童如廁陷風險? 伊萊媽經歷喚起家長討論「城市照顧者空間」
【友善死角2-2】親子如廁困境浮現 許淑華拋建構系統化友善空間、正視照顧結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蔣萬安喊倒閣民眾黨支持嗎?他曝1大絕招
(28 分鐘前) -
蔣萬安拋倒閣主張 張善政:讓黨主席決定
(28 分鐘前) -
880億支持方案條件放寬 輸美3年實績門檻擬部分取消
(30 分鐘前) -
羅智強喊告!她酸:罷免不能募款、別偷賣書
(36 分鐘前) -
民眾黨426上凱道 江和樹12字口號想好了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