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宣示 賴瑞隆盼2030達成綠電30%目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民進黨立委賴瑞隆在今(19)日召開「2025核電除役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邀集太陽光電、風力、地熱、海洋能、小水力等領域代表,共同說明綠能發展現況與2030年展望。賴瑞隆表示,17日台灣關閉最後一座核能機組,成為亞洲第一個非核家園,「核三廠2號機除役象徵台灣能源轉型的新階段」。
「台灣反核非核走過許多艱辛的年代。」賴瑞隆表示,5月17日最後一座核電廠除役,正式宣布台灣走入「非核家園」的時代。他指出,2002年時任立委賴勁麟、賴清德提案通過《環境基本法》,第23條寫入「非核家園」,他當時是主筆的環境法案助理,如今經過許多人共同努力,台灣終於完成非核家園目標。
針對社會對於「非核是否會缺電」仍保有疑慮,賴瑞隆指出,依經濟部能源署最新統計,至2025年3月核電僅佔3.4%,再生能源已提升至14.6%,展現綠能接棒,環境更加永續。
「台灣能源轉型是基於安全、永續與國際趨勢所深思熟慮的政策。」賴瑞隆進一步表示,《環境基本法》立法後,政府也加快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草擬與訂定,如今再生能源發展持續加快腳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海洋能、地熱等皆加速推展;2016年再生能源發電量4.8%,2025年3月統計已增至14.6%,2024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35%,穩定接替能源發展和電力穩定。
賴瑞隆強調,未來政府、產業、民間共同攜手合作,將實現2030年綠電30%的目標,為台灣打造一個更永續、更安全、更有韌性,邁向淨零排放永續未來。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張雅惇表示,台灣已躍升為全球第5大離岸風電國家,2024年新增裝置量全球第一;離岸風電從替補變主力,產業鏈與制度逐步成熟,綠電穩定上岸,「再生能源不只是未來願景,而是現在的現實與信賴選擇」。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副理事長黃正泓提及,太陽能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再生能源,2023年新增裝置達447GW,佔新增綠電4分之3,分散式特性能強化能源安全,面對戰爭風險尤具韌性。他指出,2030年全球太陽能預估將突破6000GW,是最成熟且環保的綠能技術。
「地熱是台灣未來綠能關鍵。」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表示,地熱目前年增率達150%目標推進中,2030年可望商轉成本低於火力;Google已率先商轉新技術,台灣積極推動與國際接軌,具高度潛力與競爭力。
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理事長洪正中表示,全球淨零與RE100目標推動再生能源刻不容緩;核電不具擴張條件,小水力在農水與自來水系統潛力尚未開發完全,應加速推動,「放棄再生能源是逆勢而為,當前正是全力推進時機」。
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說明,台灣四面環海,蘊藏28GW可開發海洋能,相當於10座核四,目前已有業者啟動示範電廠計畫,但法規與審查流程繁瑣,建議簡化流程,預估2030年可望新增20MW以上;波浪能還具海岸防護效果,應列為合法開發項目。
對於台灣已經進入非核新時代,各綠能領域齊聲證明再生能源不只是替代方案,而是可行且具韌性的主力能源;透過政策支持與全民參與,2030綠能目標指日可待,台灣將邁向更自主、更永續的能源未來,「綠能接棒,我們準備好了!」
照片來源:賴瑞隆辦公室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世壯運廣告「四邊包繩不打洞」熱議 建管處證實:非官方製作張貼
中平路故事館慶「壢嗨季」熱鬧登場 蘇俊賓:最具包容性的城市是中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
被任命駐芬蘭大使 林昶佐發聲:對台灣的國際事務懷抱著使命感
(15 分鐘前) -
琉球籍漁船遭菲律賓海巡扣押 外交部交涉後返航
(16 分鐘前) -
世衛開議辯台灣案 友邦駁斥中國曲解聯大2758決議
(24 分鐘前) -
78歲翁飛車衝學校路口釀多人傷亡 賴清德:政院成立專案小組助傷患、家屬
(2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