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30° / 26° )
氣象
2025-05-20 | 匯流新聞網

【賴清德週年3-2】啟動全社會防衛韌性 用行動讓世界看到準備好的決心


【賴清德週年3-2】啟動全社會防衛韌性 用行動讓世界看到準備好的決心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國防安全是政府最重要的議題,台灣面臨對岸種種威脅,在中國軍機日益頻繁擾台的情勢下,政府展現出強化防衛的堅定決心,而總統賴清德過去1年來啟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架構,號召全民共同提升抗戰備戰能力,並宣示將編列特別預算,使國防支出逐步超過GDP的3%,進一步鞏固軍力。


行政院與國防部積極推動軍工自主,鼓勵中科院等研發先進武器系統,強化飛彈、潛艦與無人載具等自製能力,同時提高後備與災防準備,構築更完整的防衛網。政府亦與美日韓等理念相近國家加强軍事與情報合作,結合「民主防禦圈」維持地區戰略平衡。這些舉措顯示政府面對對岸軍事威脅採取積極防衛策略,但實際能否迅速落實,仍須時間與資源堅持投入。


在兩岸議題上,賴清德延續「中華民國國家主權不容妥協」的論調。就職演說時,賴清德總統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宣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一表述凸顯台灣與中國大陸各自獨立存在的認同,強調維持現狀的「和平四支柱」原則,也明確否認「一中各表」以外的框架。此立場在國內獲得許多年輕選民支持,被視為對主權形象的堅定宣示,但也引來北京強烈反彈,指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為台獨言論。


就國際反應而言,美國與歐洲盟友口徑始終強調支持「台海和平」,對台灣的主權地位多採含蓄支持態度;賴政府則透過公共外交持續對外說明,鞏固「台灣就是台灣」的國際認知。總的來看,兩岸關係處於緊繃而敏感的局面,賴政府的「互不隸屬」論述反映其堅守民主體制與主權尊嚴的立場,但同時也面臨如何管理好兩岸衝突風險的重大挑戰。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指出,國防安全是台灣此刻最核心的施政主軸之一。在中共軍機、軍艦、海警、無人機與軍演頻繁擾台、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當下,賴清德總統提出「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戰略構想,不僅是對當前威脅的具體回應,更是對未來可能情勢的前瞻性準備。


陳冠廷進一步指出,提高國防預算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麼花」、「怎麼產」,以及「當衝突發生時,台灣如何維持基本的經濟與社會秩序」。他說,要把資源投入到真正能改變戰場態勢的不對稱戰力、強化自主國防工業,並建立一套能在緊急狀況下持續運作的社會韌性體系。


陳冠廷舉例,能源與資通訊的備援系統、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機制、民生物資的供應鏈規劃、戰時金融與政府指揮鏈的穩定性,這些都不該是戰爭來臨時才倉促面對的問題,而是現在就要全力推動的「全民防衛」。他說,「台灣不是被動等待的島嶼,而是要用行動讓世界看到我們準備好的決心。」


照片來源:取自總統府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就算台積電赴美、美國10年內也撐不起台灣規模 鄧振中:台灣是天選之地


中午來開匯/強調企業應學會適應多點佈局 鄧振中:很難回到全球化的黃金時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