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7-17 | 匯流新聞網

【過勞會死3-3】勞團揭露結構性問題 麥玉珍批長期制度失靈


【過勞會死3-3】勞團揭露結構性問題 麥玉珍批長期制度失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台灣過勞死的正式認定數據長年缺乏公開完整紀錄,實際案例數量與黑數至今難以掌握,主要因舉證困難,認定標準非常嚴格,加上部分案件未被家屬申請或未通過認定,導致「黑數」長期存在。另外,台灣近3年均出現總工時高於正常工時的情況,讓專家與立委均提醒政府不能坐視。


根據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資料,2024年台灣勞工全年平均總工時為2030.4小時,正常工時應為1928.4小時,實際超時達逾百小時。2023年年總工時為2019.6小時、2022年為2005.2小時,3年均出現總工時高於正常工時的情況,且呈上升趨勢。雖勞動部未將此直接視為過勞指標,但此數據也顯示出,造成過勞原因之一的工作負荷壓力長期存在。


工時過長與薪資偏低密切相關,不少勞工選擇加班以補低薪。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建議,政府改善工時制度時,須同時思考工資問題。有一份調查報告將台灣列為全世界「過勞程度最高」的國家,也有媒體形容台灣為「過勞之島」,凸顯整體社會長期忽視工作與健康平衡的結構性問題。



【過勞會死3-3】勞團揭露結構性問題 麥玉珍批長期制度失靈


針對過勞死議題,立委麥玉珍分享個人看到目前的狀況,及提出建議。她觀察到台灣基層勞工、新住民、移工、僑生與外籍實習生等群體,普遍承受龐大生活與工作壓力,不僅工時長、加班無保障,更面臨被剝削與過勞風險,這並非單一事件,而是長期制度失靈的結果。


麥玉珍進一步指出,政府過往多半在重大事件發生、媒體報導無法掩蓋後,才出現積極回應與處理,實際上基層勞工與移工每每苦於求助無門;當立委收到陳情在立院質詢時,官員又經常僅以「研議中」、「檢討中」、「規劃中」等回覆帶過,但民眾真正期望的是「落實勞工是夥伴的精神」。


麥玉珍提出4項建議:一、強化勞檢常態化與公開透明,讓黑心雇主無所遁形;二、修法保障工時上限與最低休息日,落實週休二日;三、增設跨語系申訴管道與法律扶助,保障新住民與移工權益;四、擴充社工與職安人力,建立友善職場。她強調,政府不能坐視有人為了生活拚命時,卻賠上健康與尊嚴,「保障勞工,就是保障國家的骨幹」。


照片來源:DALL·E 3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勞會死3-1】「我不想死在工作上」 重建資深電影公關倒下昏迷前日子


【過勞會死3-2】職業病死亡認定困難 最具決定性「關鍵」速備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