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提附帶決議 籲花蓮堰塞湖工程納重建條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花蓮報導
立法院13日朝野協商一致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草案」,並將行政院原匡列的560億元經費上限,加碼至600億元。對此,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今(14)日表示,花蓮雖非受創地區,但每次颱風豪雨就須預防性撤離的馬太鞍堰塞湖,為降低潰壩風險保護下游居民,特別提出附帶決議,要求將花蓮堰塞湖工程納入「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順利獲各黨支持,預計本周五院會完成三讀後可儘快實施。
「每逢豪雨颱風侵襲就如臨大敵,居民苦不堪言。」傅崐萁指出,前2天楊柳颱風侵台,衛星監測花蓮堰塞湖評為橙色燈號,顯示有潰壩風險,花蓮縣政府針對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周邊村里預警性疏散離撤,總共撤離697人。
「花蓮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先前因土石崩落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最早是92年至108年蝕溝局部崩場,109年起崩塌範圍逐漸擴大,113年康芮颱風造成下邊坡崩塌擴大。」傅崐萁表示,薇帕颱風後,直升機空勘影像綜合比對災害範圍及初步成因判釋,發現災前地表崩塌裸露面積約300公頃,災後裸露面積約500公頃。
此外,壩體上游集水區面積6323公頃,崩場區高程1100至2500公尺,壩頂未來溢流口高程1140公尺,8月5日蓄水量約2100萬立方公尺。沒有下雨的情況下,一日蓄水量約95萬噸,8月6日水位高程約1059公尺,尚有81公尺高差,堰塞湖最大蓄水量約8600萬立方公尺。
「為因應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的重大問題,立法院通過附帶決議,請行政院督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農業部、經濟部及花蓮縣政府,研提減災、監測、疏散和工程方案。」傅崐萁強調,減災包括建立預警系統、加強監測、評估天然壩體穩定性,並預測潰壩影響範圍。監測方面,利用雨量站、水位計等設備監測水位變化,並利用通訊系統及時通報。疏散計畫則包括撒離受影響地區居民,並進行演練。工程措施則包含,評估規劃、開挖溢洪道、修築堤防、固床工等,以降低潰壩風險並保護下游地區,所需經費全部納入丹娜絲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辦理。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傳6月虧損是調降電業用戶天然氣價格 中油澄清:依規定認列海外礦區資產減損
(44 分鐘前) -
宜蘭婦命喪火窟!起底院長夫曾伸狼爪遭判刑
(1 小時前) -
警違法攔檢強壓少年致受傷 監院糾正彰化縣警局
(2 小時前) -
民進黨反核文宣遭日媒打臉 愈搞愈難看
(2 小時前) -
柯文哲再嗆檢配合週刊辦案 民進黨不會一直執政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