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批無期徒刑淪25年應分級 籲修法補破網並堵保外就醫漏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現行無期徒刑形同具文,平均17.9年即可假釋,淪為「25年有期徒刑」,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27)日表示,他主張推動「無期徒刑分級」,補起司法破網,讓法官有彈性量刑,落實罪責相當與個案正義。他批評,「教化可能性」已淪為逃避死刑的藉口,法務部怠惰修法、司法院放任模糊標準,讓司法改革淪口號。
吳宗憲提到,他從去年底開始不斷倡議「無期徒刑分級」,今天在司法法制委員會正式進入詢答和逐條審查階段。他強調,提案的初衷是現在刑法,除了死刑,接下來就是服刑25年就可以申請假釋的無期徒刑,這中間有太大的空白,為補起司法的破網,讓無期徒刑的刑度透過「分三級」更加細緻化,使法官有更彈性的量刑空間,落實「罪責相當」、個案正義。
「現況死刑難判?」吳宗憲表示,自己之前就質詢過教化可能性這個怪象,成為法官不判死刑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有教化可能性,包括新竹輪胎行縱火釀8死的陳彥翔、殺害馬國女大生的梁育誌,一次又一次,死刑被撤銷,最後全都逃過一死。
吳宗憲強調,所謂教化可能性,根本已淪為法院在死刑問題上規避責任的遮羞布,它既非刑法明文規定,更不是心理學或精神醫學的專業術語,卻成為判死的標準,何其荒謬。
吳宗憲質疑,有無教化可能性到底是誰說了算?法律沒有明文,心理學也沒有明確定義,卻能讓兇犯們「免死金牌」加身,更諷刺的是,這些兇嫌只要在庭上掉幾滴眼淚、在監所配合表演悔悟,法官就認定有教化可能性,卻不願正視被害人家屬至今未獲一句道歉的傷痛。
「現行的無期徒刑根本流於形式!」吳宗憲表示,他在記者會、臉書還有公開發言中一再抨擊:所謂的「無期」形同具文,實質等同25年有期徒刑;法務部數據顯示,過去判無期徒刑的受刑人,平均只要17.9年就能假釋,算什麼「無期」?這不是單一案件,而是整個司法體系中待補的空白。
吳宗憲批評,法務部怠惰修法,司法院放任模糊標準,不僅讓被告想方設法逃死,也讓司法正義無法落實,最終受苦的都是人民;司法改革喊了快10年,民進黨政府不僅沒有具體作為,甚至讓制度越來越偏離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針對法務部今天提到的「終身監禁」涉及監所人力的問題,吳宗憲回應表示,縱使修法通過,有罪犯被判終身監禁,也是25年後的問題,因為現行無期徒刑本來就是關25年後,才有可否假釋的狀況,已給法務部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準備時間來因應監所環境的改善,部長不能推諉說難以解決。
吳宗憲認為,法務部反而更應思考,無期徒刑犯在假釋期間再犯率高,政府該如何防範?更何況「終身監禁」制度在美國、新加坡等很多國家都有採行,而鄰近的日本雖然可假釋,但實務運作上幾乎不給假釋。
「去年9月法務部長就表示要盡速提不得假釋的修法,但要一年了還是等不到院版法案。」吳宗憲失望表示,他對於總統賴清德所帶領的內閣,也無法期待,「我甚至看到賴皮內閣,一個行政院長可以公然不依法行政,不依法編軍警加給預算,動輒說違憲,自居大法官。」
吳宗憲回顧,從他進入立法院,相關司法改革都是在野黨在推動,包括揭弊者保護法、不法關說罪、棄保潛逃罪這些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的重點改革法案,行政院全都立法怠惰不提出法案,完全靠在野黨提案修法。
另外,吳宗憲談到,上個月底,一名在新竹監獄服刑的性侵犯,趁保外就醫時間,竟「失聯」並又在外犯下兩起強盜性侵案。他要求法務部,立刻修正保外就醫制度,既然保外就醫受刑人本就預先知道何時屆滿、何時該回監獄報到,就毋須再額外給罪犯多餘的7+N天,名為「準備時間」,實為不受控管的「逍遙時間」。
吳宗憲指出,司法必須還給社會公平與安全:無期徒刑應該分級,真正做到該終身監禁的就不得假釋;教化可能性不能再成為法官逃避判死的藉口;保外就醫制度必須修正,避免再給罪犯可乘之機。他強調,司法不是只要保護加害人,別再讓台灣成為加害人的天堂,被害人的地獄。
照片來源:吳宗憲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
特斯拉史上最大降價 宣布Model 3或Model Y1兩款折價最多10萬元
(2 小時前) -
巧!陳義信入閣 這些藍委都是資深象迷
(2 小時前) -
柯建銘遭逼退引曹植《七步詩》嘆 鄭運鵬逆風送暖批黨內太苛薄
(6 小時前) -
採購港勤拖船竟用17年前預算做參考 監院重話批海軍:一事無成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