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開講2-1】從公職到宮廟 李乾龍用信仰造福社會、牽起兩岸交流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唐有為/台北報導
新北市三重先嗇宮近年積極投入公益,從寒冬送暖、歲末圍爐到愛心餐會,活動一場接一場。宮廟不只香火鼎盛,也成了地方民眾的重要依靠;幕後重要推手即是李乾龍,曾任三重市長、台北縣民政局長、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把公共治理的經驗帶進宮廟,用信仰力量推動社會服務,強調宗教不只是精神寄託,更該承擔社會責任,回應地方需求。
從小在三重長大的李乾龍說,親眼見過社區居民的生活困境,也因此培養了關注民眾福祉的理念。大學畢業後,李乾龍進入輔仁大學企管碩士班深造,本在企業界發展,但因心中始終懷抱「為家鄉做點事」的責任感,也恰逢獲得國民黨高層賞識,因而踏上政治之路,這份責任感,也成了他從政初衷。
2002年,李乾龍當選三重市長並連任兩屆,任內推動許多有感政策,包括新建圖書館、改善學童午餐,還率先試行「獨居長者送餐制度」,讓市民真切感受到市政的溫度。多年後回顧,他仍以這些成果為榮,認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價值,就是留下能持續造福基層的公共服務。
談起從政歲月,李乾龍坦言,由於選戰壓力與市政繁忙,他經常深夜才回家,孩子早已入睡,長年與家人聚少離多,也讓孩子默默承受父親缺席的孤單,內心充滿愧疚。即便如此,他仍堅持「該做的事就要做」,認為身為公僕,公共社會責任必須擺在個人生活之前。
雖然後來在立委選舉中失利,但李乾龍並未因此淡出,他仍獲國民黨重用,接任新北市黨部主委與國民黨秘書長,直到卸下公職,地方人士找上門,邀請他接任三重先嗇宮董事長。起初,李乾龍只是自掏腰包協助宮廟公益與活動運作,但漸漸體會到,宮廟除了供奉神明,更能透過資源凝聚,直接回應民眾需求。
為了將宗教信仰轉化為實際社會服務,李乾龍積極推動各種公益與文化活動,在其帶領下,先嗇宮舉辦多場寒冬送暖、愛心餐會,讓信仰不只停留在祭祀,而是落實到社會關懷。他還推動兩岸共祭伏羲大典,邀請山西「打鐵花」、潮汕「英歌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台,讓民眾近距離體驗多元文化。
李乾龍強調,這些活動基於文化與信仰交流,目的在於深化理解,而非政治操作,但外界難免質疑,認為這可能落入統戰框架。對此,他直言:「我們是同文同種,兩岸交流應該從信仰和文化開始,這不應該被視為政治。」
只是現實中,相關計畫仍需經過陸委會層層審核,單純的交流難免受到政治氛圍影響。李乾龍感嘆,信仰本應超越國界,卻常被無形的牽制限制。即便如此,他仍認為,若能透過宗教與文化交流減少隔閡,就算過程困難,也值得推動。
回首一路走來,從政治到信仰,李乾龍的人生軌跡雖然轉折,但核心始終如一。他以政治人的魄力經營宮廟,也用信仰的柔軟延續公益。
李乾龍說,無論在什麼位置,他的價值觀始終是「回饋鄉里」。對他來說,政治是服務,信仰也是服務,只要能幫助到人,形式並不重要。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秘書長開講2-2】李乾龍談藍白合 國民黨重返執政關鍵與黨主席角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
美參院軍委會團訪台 林佳龍:台美堅若磐石共護民主
(4 小時前) -
外交部:林佳龍促成經貿團訪菲 深化台美菲合作返台
(4 小時前) -
陳明(示其)登澳媒 籲理念相近國反制中國惡意影響CPTPP
(4 小時前) -
東園國小威廉波特奪冠 蔣萬安送大餐邀請卡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