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8° )
氣象
2025-09-22 | 匯流新聞網

【台北街角5-2】城市邊緣人球燙手 里長、居民曝「外地載來丟包」


【台北街角5-2】城市邊緣人球燙手 里長、居民曝「外地載來丟包」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街友問題不只影響社會觀感,也對城市資源造成龐大壓力。從基隆火車站的事件中,可看到交通與警力維安的挑戰,而這在台北的醫療體系中同樣上演。街友的存在,對公部門(醫療、警政)造成資源壓力,並引爆跨縣市「丟包」傳聞背後的制度性困境,甚至曾經造成醫療困境,街友多的地區的市立醫院傳有財務黑洞。


就醫後落跑 街友造成2醫院虧損


阿智(化名)身為醫師,特別點出了萬華遊民問題對公立醫院的衝擊。他指出,多年前台北市有兩家醫院最虧錢,就是當年的「中興醫院」與「和平醫院」,這兩家就是現在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及和平院區。



【台北街角5-2】城市邊緣人球燙手 里長、居民曝「外地載來丟包」


回顧當年的情況,他提到,遊民想生存,絕對是找最繁榮的地方,當初淡水河最繁榮的地方是大同區、萬華區,沿著淡水河上來這一段,迪化街、艋舺這一帶遊民最多,所以台北市那兩家醫院最虧錢。


阿智解釋,這兩家醫院位處遊民多的地區,許多路倒或有急診需求的遊民都會被送到那裡,他們被救活後,往往趁機跑掉,導致醫療費用無人支付,成為醫院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急診室為例,阿智描繪了醫院的無奈,當遊民路倒或因喝醉酒出事被送進醫院,醫護人員會先進行急救並送入病房。然而,許多遊民在狀況穩定後,會趁醫護人員不注意時偷偷溜走。


「昏倒怎麼寫名字?」阿智說,等到要請遊民填寫健保資料時,人早就跑了,醫療費用也無人支付,遊民不單是醫療資源的消耗者,還讓醫院的財務系統難以負荷。阿智在其中一家醫院的診間也曾遇過類似狀況:「我在門診的時候,醫務單位打電話來,要求拖一下病人時間,先不要讓他走,然後上面派兩、三個人下來等他,等他看完病攔下來帶走。」


儘管如此,這些遊民多半沒有能力償還醫藥費,醫院的立場是要病患填病歷資料且還錢,不能欠錢,但會不會還是另外一回事,最終這些無法收到的費用,被列為「呆帳」。這也讓公立醫院陷入兩難,一方面肩負服務、救助市民的職責,但另一方面,營收虧損又受到議會監督,遊民問題的負擔最終成為由納稅人買單的現實。


跨縣市人球非午夜怪談 里長親眼看到


然而,最引人深思的是,遊民問題已不再是單一縣市的難題。2024年台北市議會考察艋舺公園時,青山里長李昭成便公開表示,曾親眼看見有外縣市的警車載著街友到艋舺公園內「丟包」。



【台北街角5-2】城市邊緣人球燙手 里長、居民曝「外地載來丟包」


針對此傳聞,台北市社會局正式回應,數十年前確有接獲移送街友至萬華區現象,但近年社會安全網絡建立及各單位間加強通報及合作機制運作,已無接獲該類案件。社會局統計,設籍外縣市佔北市比例達71.3%,這說明萬華的遊民現象已不單純是本地社會問題,而是整個大台北地區,甚至跨縣市的社會縮影,丟包不僅是對街友人權的漠視,更凸顯了社會安全網在制度銜接上的巨大漏洞。



【台北街角5-2】城市邊緣人球燙手 里長、居民曝「外地載來丟包」


將遊民從一個地方驅趕到另一個地方,只是將社會問題不斷地轉嫁與轉移,並未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學者林萬億在教育部人權及轉型正義教育資源網的文章《無情城市遊民的哀愁》中,早已點出這種制度困境。他指出:「警察卻將遊民驅趕,從機場、火車站、地下道、廟口、市場,趕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眼不見為淨,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北街角5-3】街友議題考驗政府智慧 洪婉臻籲立《遊民專法》


【台北街角5-4】有外地「人球」? 台北社會局:列冊街友7成外縣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