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4艘旗艦到齊 首艘原住民族名西拉雅巡護船命名下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今(1)日於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舉行「4000噸級巡防艦第4艘台北艦成軍暨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海巡署表示,典禮由總統賴清德主持,邀請了高雄市長陳其邁、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台船董事長陳政宏、西拉雅正名運動推動者萬淑娟等,見證「國艦國造」政策的階段性成果。
海巡署表示,台北艦為「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最後1艘4000噸級巡防艦,全長約126.3公尺、寬約16.5公尺,續航力達10000浬、能承受10級強風,具有3組射程達120公尺的高壓水砲,為海上執行驅離任務的重要配備,並設有20公釐遙控機砲輔助執法,以及鎮海火箭彈系統支援平戰轉換。同時配置精良專業醫療設備,規格相當於野戰醫院等級的醫療艙間,緊急情況時,可進行遠端醫療視訊,助傷患獲得及時醫療診治。
海巡署表示,命名下水的「SIRAYA(西拉雅)」,為「籌建海巡遠洋巡護船發展計畫」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總噸位約5000,續航力達15000浬約27780公里,配備有適應高緯度低溫航行設備,可在南北緯55度範圍內執法;如果遇大規模撤離、海上救援時,具有靈活調整空間配置的能力,強化人員收容空間。

艦隊分署則表示,海巡西拉雅號,採用「斧型艏」(Axe Bow)設計,用「切浪」取代「爬浪」,大幅減少傳統船艏抬起後,猛烈拍擊海面的砰擊現象,讓船體在風浪中更為平穩。
艦隊分署表示,台北艦甫交船後,9月11日隨即展開首次勤務,前往遠達1300浬外的帛琉,執行敦睦遠航訓練,航程為期14天,途中實施各項海上專業訓練,包括航行操作、緊急應變、搜救與損害管制等項目,藉以檢驗新造艦的性能與系統整合度,並讓所屬人員與艦艇設備充分磨合。今日則舉辦成軍典禮,正式投入海巡任務行列。
總統賴清德表示,今天見證了嘉義級第4艘「台北艦」成軍及我國第1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命名下水,象徵海巡新造艦計畫的重要里程碑,與臺灣守護海洋的決心。面對中共灰色地帶侵擾,除強化防衛,也深化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和平,並推動修正海纜7法,完善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體系,確保通訊與航運安全。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表示,台北艦的成軍,不僅強化海上防線,更凝聚產業與海巡人員。新艦命名以「原住民族群」為主軸,這次命名下水的主角,呼應政府於今年10月23日公布施行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承載著對土地的敬意與對文化的傳承,這不只是命名,更是一段歷史的回聲、一份堅持的見證。
艦隊分署表示,新造巡防艦艇的逐步交付,將持續提升我國海域執法、漁業巡護、海上救生救難及應處灰色地帶侵擾的應變量能,透過靈活運用各型艦艇投入海巡5大核心任務,全面強化國安、治安、平安等3面向,捍衛我國海疆,不負國人殷切期望。
照片來源:海巡署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總統:與高市早苗政府深化合作 打造韌性夥伴關係
(34 分鐘前)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 政院:絕不會為難小資族
(41 分鐘前) -
不滿立委停班停課責任丟中央 鄭宇恩籲新北市府建立北海岸專屬機制
(49 分鐘前) -
泰媒:台灣總統對泰國詩麗吉王太后辭世表示哀悼
(50 分鐘前) -
「週休7日月領7萬!」 綠委轟藍白政客
(53 分鐘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