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0° )
氣象
2025-11-24 | 匯流新聞網

指台灣病不是匯率病 廖偉翔:應重新制定國家戰略


指台灣病不是匯率病 廖偉翔:應重新制定國家戰略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徐德芬/台中報導


國際期刊《經濟學人》以「台灣病」為題,描述台灣「國家經濟數據節節上升,但人民生活卻越來越苦」的核心原因,認為央行長期壓低台灣匯率引發諸多問題,引發經濟部長龔明鑫駁斥。立委廖偉翔今(24)日表示,台灣此刻的關鍵,並不是匯率的上下影響國家發展,如何讓能源政策、國家發展政策做配套,才是正確的思維。


廖偉翔表示,台灣過去以代工出口為主要產業,缺少天然資源,因此只能靠外銷、賺外匯。由於競爭對手是日韓與中國,台灣長期維持「弱勢台幣」以保持外銷競爭力,甚至形成共識,匯率不能太強,否則訂單會跑掉,工廠會熄燈,出口產業會受傷,這樣的策略確實出口成為台灣的亮眼數據。


廖偉翔進一步說,副作用卻是讓台灣高度依賴進口原物料、糧食、能源、石化產品,都因為台幣偏弱,導致進口成本就會變高,物價自然一路往上走。油電成本上漲帶動各項民生物資、建材、運輸費用同步提高,最後反映在餐飲、租金、房價等實質生活支出上。再加上企業為了維持成本,以及勞工缺乏爭取權益的力量,導致實質薪資幾乎原地踏步。


廖偉翔說,如今能源轉趨進口、或是高成本的綠能,讓政府為了壓抑物價,政府只好要台電、中油硬扛成本,靠預算填補虧損,短期內看似維持物價穩定,長期卻是把更多負擔轉嫁給全體國民。


廖偉翔認為,如今的政府面臨兩個問題,再生能源占比上升,但成本比傳統電力高,且不夠穩定,導致能源仰賴進口,台幣又偏弱,人民等於同時承受「匯率壓力」與「能源成本」。貨幣政策與能源政策互相矛盾的錯誤執政方向,導致「經濟成長數字亮眼、人民實質變窮」。


再者,廖偉翔說,過去的政府傾盡全力培養「台積電產業鏈」,韓國過去也透過漢江奇蹟打造出「三星、現代」的國家級企業,甚至中共近年來也培養出「獨角獸企業」,這些量級的企業都足以在世界立足、和世界抗衡。現在的政府卻沒有長期的規劃,就像是「指定倖存者」裏前總統對現任總統的評價一樣:「你沒有在執政,你只是在反應」。


「台灣病不是匯率病,而是方向病。」廖偉翔表示,台灣需要的是國家新的方向、一套能真正提升薪資與內需整體政策。匯率只是把問題照亮,真正該被檢討的,是這個國家的長期發展藍圖是否還存在。如果台灣不趁現在重新制定國家戰略,讓經濟的繁榮真正回到人民身上,那麼亮麗數據,都只會是「表面強勁、內裡空虛」的假繁榮,無法為全體國民找回生活的希望。


照片來源:取自廖偉翔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東豐快預計2029年全線完工 串接4環1線大路網


中火燃氣機組近期將再試車 盧秀燕支持國家「用氣發電」但須「以氣換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