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辦證無聲堅強!新住民姊妹身分困境與生命現場

李貞秀親揭補證流程 呼籲政府停止官僚擾民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近期因內政部推動補辦除籍程序,引發不少新住民需返鄉辦證的困境。繁瑣的行政流程,不僅讓基層公務員疲於奔命,也讓數以萬計在台生活多年的陸配面臨身分不穩、家庭受擾的壓力。民眾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李貞秀率先發聲,親自走完行政流程,呼籲政府應立即收回成命,停止對新住民的制度性擾民。
李貞秀表示,今年一月她收到戶政機關寄來的補除籍通知,為避免事件被政黨操作,她選擇自己完成整個申請流程。她坦言,自己能順利辦理,是因為父母健在、老家距離市區僅一小時車程,經濟也無虞,加上娘家協助,才得以克服種種阻礙。她不禁反問:「連我這樣有資源的人都覺得困難,那些住在偏遠地區、無親無靠的新住民該怎麼辦?」
她痛批政府不應將行政怠惰的成本轉嫁給弱勢人民,行政權也不能被濫用來懲罰平凡的小老百姓。她呼籲賴清德政府應即刻收回成命,建立合理的行政配套措施,讓這些「台灣媽媽」能安心生活,不再為戶籍奔波受苦。
有關新住民中配爆發「補件事件」以來,本報首先發難獨家披露,多所報導。現再深入採訪四位在台生活多年的新住民姊妹,透過她們的親身經歷,看見制度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桃園的陳姓姐妹來台將近三十年,是一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成人。她每天凌晨兩點才從餐廳下班回家,一直以來勤奮工作、遵守法律,從未懷疑自己會因為戶籍問題而面臨被驅離的命運。直到近日看到媒體報導,才驚覺自己曾收到一封掛號信,一查才知道是戶政機關寄來的通知。她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戶籍真的被撤,自己可能會變成「人球」,既無身分也無依靠。
來自廣西的劉姓姐妹則在台灣生活了25年,早已取得身分證,還需照顧年邁的婆婆。她平時為人低調,從未「占兩邊便宜」,卻被網路輿論指責「吃兩邊好處」。她感嘆,當年離鄉已久,無法提供完整證明,如今卻得請假返鄉處理身分問題,實在身心俱疲。「我只想安穩過生活,不想再為了25年前的文件來回奔波。」
張姓姐妹則因母親在20年前失聯,導致她在申辦台灣身分證時遇到巨大阻礙。即使村裡協助開立失蹤人口證明、派出所也蓋章背書,但當地公安仍拒絕開出出生公證書。她前後奔波了七八趟,費用與精神壓力難以計數,至今仍卡在無法突破的行政關卡。「明明這是我無法控制的事,為什麼我要承擔後果?」
楊姓姐妹則提醒其他新住民要注意簽證與居留效期。她曾因晚了15天續辦簽證而被罰款四千元,加上手續費總支出超過六千元。她也曾見過有姐妹在居留證有效期間發生交通事故,因涉入刑案,只被延長六個月居留,之後還需重新申請。「只要一出差錯,身分就可能變得不穩。守法不代表不會遇到困境。」
這些新住民姊妹的故事,不只是統計數字,而是千千萬萬在台灣生活、奉獻的真實個體。她們照顧孩子、扶養家庭、貢獻社會,卻往往在制度面前顯得孤單無援。她們不求特權,只盼望能有一個合理、可行的行政制度,保障她們作為「台灣媽媽」的身分與尊嚴。
李貞秀強調,台灣應該邁向一個更有溫度、更包容的社會,而不是讓默默奉獻的新住民,成為制度下的受難者。她呼籲政府要正視這些聲音,「收回成命,才是負責任的執政作為」。(照片來源李貞秀FB)
最新政治新聞
-
知名咖啡講師原來是匹狼 連續7天性侵女學徒
(27 分鐘前) -
羅智強出書、抵押房產燒250萬 推反罷免金剛車「台灣一號」環島宣講
(33 分鐘前) -
蔡英文急赴高雄探望陳菊 高醫曝最新情況
(34 分鐘前) -
陳菊仍住院治療 高醫:復健狀況穩定且持續進步
(1 小時前) -
嚴防洗產地 卓揆宣布三防線:MIT就是MIT!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