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罷免行動 綠營出手反攻國會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中選會公告首波罷免案正式成案,24名國民黨籍立委確定進入第三階段罷免程序,將於7月26日舉行投票。這場規模空前的罷免行動,被視為民進黨在朝小野大的國會困局中,全面反攻的關鍵戰役。
總統賴清德今年總統大選雖然當選,但僅獲得約四成選票支持,民進黨在國會席次也未過半,陷入「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不過,賴政府並未尋求與在野黨協商共治,反而選擇全力支持罷免行動。隨著綠營動員基層、公職全面參與,這場原本由民間團體發起的罷免行動,如今已被外界形容為民進黨黨政領軍動員「由上而下」的政治清算。
政壇觀察指出,賴政府不僅在國內發動罷免戰,也同步打出「抗中牌」,透過「賴十七條」對中政策引發兩岸緊張,塑造敵我對立氛圍。包括公務員忠誠審查、限制陸配權益、調查持有大陸居住證等作法,皆被視為罷免戰的政治鋪陳。
司法系統也被質疑捲入政治鬥爭,國民黨多個縣市黨部遭爆涉嫌偽造文書,台北市黨部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人甚至遭收押至今,綠營大動作查辦引起藍營強烈不滿,認為政府對詐騙、共諜等攸關國安重大案件消極以對,卻拿在野政治對手「小案大辦」,司法中立備受質疑挑戰。
另一方面,中選會的時程安排也引發爭議。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但辯論會卻安排在8月7日才舉行,正好避開罷免投票前的黃金宣傳期。藍營質疑中選會刻意壓縮議題發酵空間,配合執政黨壓制在野聲音,嚴重損害選務中立形象。
外界憂心,罷免本是憲政機制中制衡與監督的一環,但若演變為執政黨的政治武器,不僅將耗費社會大量資源,還可能進一步撕裂台灣社會。根據估算,這場罷免行動恐讓國庫支出上億元,付出的代價不容小覷。
面對即將登場的投票日,朝野雙方都已嚴陣以待,選戰氣氛進一步升高。究竟是人民展現民意的時刻,還是台灣陷入政治惡鬥的轉捩點,只有等7月26日投票當天才能見分曉!(照片本報資料照)
最新政治新聞
-
TikTok危害台灣國安 監委批政院管理太消極
(15 分鐘前) -
監院:TikTok威脅國安危及兒少 政院應積極管理
(17 分鐘前) -
朝野立委無異議 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逕付二讀
(19 分鐘前) -
黃國昌爆:澎科大扣公投投票通知單不給學生
(24 分鐘前) -
江啟臣為蔣萬安防曬 意外曝天生麗質是他
(3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