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5° )
氣象
2025-02-10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川普與習近平,誰更好戰?

名家論壇》韋安/川普與習近平,誰更好戰?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戰爭的決策,從來不只是個人風格,而是政治現實的映照。」

「川普的對抗是交易,習近平的強硬是戰略,真正的戰爭來自國家需求。」

談到「好戰」這個詞,許多人會從個人性格出發,試圖比較川普(Donald Trump)與習近平誰更具侵略性。然而,領導人的決策不僅來自個人意志,更受到國內政治環境、東西方文化傳統,以及軍事與經濟利益的影響。

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個人選擇,而是一系列戰略與利益計算下的結果。要探討川普與習近平誰更好戰,必須從個人思想傾向、國內政治需求、東西方文化觀念、以及現實的軍事與經濟利益等多個層面進行比較,才能真正理解他們對戰爭的態度。

一、個人思想傾向:交易型 vs. 戰略型

川普的個人風格極具對抗性,但他的「對抗」更多是來自商人思維,而非軍事冒險主義。他的外交政策被稱為「交易式外交」(Transactional Diplomacy),本質上就是將國際關係視為商業談判,凡事以「極限施壓」來換取利益。這也解釋了為何他在擔任總統期間,對外的言辭極具挑釁性,動輒威脅使用軍事力量,例如對北韓的「烈火與怒火」言論,或是對伊朗的強硬制裁。

然而,實際上,他在任內並未發動大規模戰爭,反而選擇撤軍,例如從阿富汗撤離美軍,減少美國對外軍事干預的負擔。他的「好戰」更多是在經濟領域,如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而非在軍事上採取行動。

相較之下,習近平的個人風格更具戰略性與耐心。他的決策模式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決策影響,並不輕易做出衝動的軍事決策。然而,他的戰略思維是長期性的,並且強調「大國崛起」的必要性。習近平的對外政策顯示,他並不傾向於主動發動戰爭,但卻透過強化軍力與地緣政治擴張來確保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在南海不斷強化軍事存在,並在台海問題上強調「統一」的必要性,這些行動雖未直接引發戰爭,卻是戰略上的威懾行為。與川普相比,習近平的好戰並非體現在言辭上,而是透過不斷累積軍事與經濟實力來確保中國的強勢地位。

二、民粹動員 vs. 政權穩定

川普的「對抗性」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美國的政治環境。他的支持者主要是強調「美國優先」的民粹主義者,這使得他必須塑造一個「強人形象」,以迎合選民的期待。然而,美國選民並不希望再次陷入長期戰爭,這使得川普雖然在言辭上強硬,但在行動上卻相對克制。

他主要透過貿易戰與經濟制裁來展現強硬態度,而非發動軍事衝突。例如,他對中國的強硬政策主要表現在關稅與科技封鎖,而非軍事對抗。從這個角度來看,川普的「好戰」更偏向於政治動員,而非真正的軍事行動。

習近平則面臨著完全不同的政治壓力。中國的政治體系不同於美國,領導人的合法性來自於政權的穩定性,而非短期選舉的結果。這意味著習近平並不需要透過戰爭來塑造個人形象,反而更需要確保國內的穩定。

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維持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共產黨的統治地位。因此,他的外交與軍事政策更偏向於威懾而非直接對抗。在台海問題上,中國政府不斷強調「武統」的可能性,但實際上仍避免直接軍事行動,因為一旦爆發衝突,將對中國經濟與國際形象造成嚴重影響。

三、戰爭傳統 vs. 戰略克制

美國歷史上經常透過戰爭來塑造國際秩序。從二戰、冷戰、韓戰、越戰到伊拉克戰爭,美國政府一直將軍事行動視為外交工具之一。這與美國的戰略文化有關,美國在全球擁有廣泛的軍事基地,並且擁有強大的軍工產業,戰爭不僅是一種外交手段,甚至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美國社會相對較能接受對外軍事行動,尤其是在維護全球霸權的前提下,戰爭被視為維持國際秩序的一部分。

中國則受到儒家傳統的影響,歷史上更強調「兵者,國之大事,不可輕啟」。中國的戰爭多半是防禦性質,例如抵禦外族入侵,而非主動對外擴張。即使在現代,中國的軍事戰略仍然偏向「反介入作戰」,主要目標是確保南海與台海的主導權,而非在全球範圍內發動軍事行動。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使得美國相較於中國,更容易發動軍事衝突,而中國則更傾向於透過經濟與政治影響力來擴張自身影響力。

四、美國更有戰爭動機?

美國的軍事實力仍然是全球第一,擁有11艘航母戰鬥群,以及全球數百個軍事基地。與此同時,美國的軍工產業與經濟掛鉤,使得戰爭成為某些產業的利益來源。例如,每一次的軍事衝突,都能帶動軍火貿易與國防預算的提升。這使得美國政府在某些情況下,較容易訴諸軍事行動。

中國的軍事實力雖然迅速崛起,但仍無法與美國匹敵。中國的經濟主要依賴全球貿易,而戰爭將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這意味著,中國的軍事政策更傾向於維持區域穩定,而非主動發動戰爭。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美國比中國更容易透過軍事行動來維護其全球地位,而中國則更偏向於避免戰爭,以確保經濟發展。

五、誰更好戰?

綜合來看,川普的「好戰」主要體現在經濟與政治對抗,而非軍事行動。習近平則更強調長期戰略擴張,透過軍事威懾來確保中國的影響力。

在文化與軍事現實上,美國比中國更容易發動戰爭,因為美國的戰略文化與軍工產業使戰爭成為可接受的政策選項,而中國則更傾向於透過非軍事手段來擴張影響力。因此,如果從「軍事行動」的角度來看,美國的戰爭可能性高於中國,而川普與習近平的「好戰」則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鄭仲嵐/川普石破茂首峰會:見面熱絡下是否貌合神離?


名家論壇》黃創夏/川普佔加薩之台海啟示錄


名家論壇》趙君朔/川普2.0:昭昭天命、銳不可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