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邱師儀/川普旋風開始褪色?

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一月重返白宮。(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川普執政不過才短短百日多一點,就已經經歷了不知多少波折?他說他可以在上任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大跳票後川普回應《時代雜誌》說「他只是打個比方」、「大家明白我這麼說只是開玩笑,是『象徵性』說法」。四月二日他宣布對各國廣徵對等關稅,導致標普500指數馬上暴跌10%,全球股市包括台股都狂瀉。結果除了對中之外,川普說他要延後關稅90天,川普事後說股市狂跌,他不是故意的。
川普對習近平反應判斷錯誤?
而他對習近平更是硬硬軟軟,儘管對中國課徵的關稅從四月中的145%,一路宣稱要升到245%;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刻採取反制,對美進口商品也提高到125%的關稅,同時限制稀土輸出美國。而中國稀土佔了美國稀土需求量的70%。結果川普沒有更硬,先是在4月12日說習近平是一名「很好、非常聰明的領導人」,還稱「中國是非常強大的國家」。儘管華府有不少可以對付北京的工具,但這一波川普與他的團隊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就一路硬到底。對於nothing to lose的習近平來說,既然美中就已經不打算要做生意了,那麼他若與其他國家領袖一樣馬上派人到華府晉見示軟,則一點意義也沒有。因此為了中國的面子,習咬著牙也要以眼還眼。
更有趣的是,川普這幾日說他與中國已經就關稅進行聯繫,結果遭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嚴正否認,還嗆川普不要「混淆視聽」。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說「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現在整個情勢看起來川普的霸氣直接去掉一大截,透露出拜託習近平趕快打電話給我的一廂情願。
川普的百日民調
最實質讓川普感受到壓力的,莫過於民調持續下探這件事,而且是多份民調均指向美國民眾對於川普的負評如潮,還不是只有一份。以Economist/YouGov poll為例,川普一月份剛上任時增加了6%的滿意度,來到49%滿意vs.43%不滿意。上任百日則掉到41%滿意vs.54%不滿意。綜合多家民調來看,川普在百日新政時總共掉了13個百分點的滿意度,比起他最看不起的拜登在執政百日時增加了11.2%,與歐巴馬在執政百日時增加了6%,川普都遜色許多。甚至跟川普第一任時的自己比,2017年當時他執政百日也才掉了8.3%。就2024年的執政百日民調而言,其他還有更低的,包括ABC News/Washington Post/Ipsos poll顯示川普的滿意度只有39%。
如果嫌「左媒」所做的民調不公正,則對川普友善的福斯新聞網民調,也顯示川普執政百日之際掉了兩位數的滿意度11%。更恐怖的是,民眾對於川普的黨羽馬斯克的滿意度在各大民調頂多就是三成五,不滿意度都有六成之譜。所以川普找馬斯克來大鬧天庭,MAGA的效果完全出不來。
如果長期觀察川普的行事作風,會發現他其實不太在乎「大眾」對他的支持,他只在乎他的核心支持者川粉對他的支持,儘管這群人相對小眾。就像2016年時他是靠著普選票較少當選是一樣的道理,川普深知美國的選舉人團制總有機會「以小博大」。但問題是,最近的民調顯示,有一群川粉可能受到通膨持續的影響,消費趨於保守,還有不少人在股市裡慘賠,多少出現掉粉的跡象。譬如這一次大選許多改支持川普的拉丁裔選民,在二月時對他的支持度有41%,但到了4月24日就掉到28% (CNN/SSRS polling)。另外,很多在2024年大選投給川普的獨立選民,也就是無政黨傾向但不滿當年拜登處理通膨不利的選民,轉而把票投給川普。這群選民在2月17日對川普的支持度還有43%,但到了4月24日掉到僅剩31% (CNN/SSRS polling)。幾乎所有的民調都指向美國民眾對於川普的「聯邦政府裁員」與「關稅」兩大政策最不滿,而前者是馬斯克的業務。
兩極化給川普最後一點底氣
當然,保守派的言論領袖一定會告訴你:自由派的民調很多都充滿偏見。例如福斯電視台的供稿作家Liz Peek,她引用一家名為Quantus Insights的民調說,共和黨人對於川普的支持度仍有91%,整體支持率仍在48%左右,比其他大多數民調都高。雖然Peek也承認川普的民調有下滑,不過她說這不正是改革所需經歷的陣痛嗎?而且也早就先被川普示警過了不是嗎?的確,兩極化的政治對立早已是美國日常,即使真相只有一個。《CIVIQS調查》中可以發現,幾個深紅的州,川普的百日施政滿意度仍舊高的嚇人,包括在密西西比、愛達荷、南科塔,甚至田納西、懷俄明與路易西安納,川普的施政滿意度都還有七成甚至七成五的水準。但為什麼川普的整體滿意度會偏低?當然就是因為藍州選民如加州,對川普的滿意度就是非常之低,在三成徘徊,因而拉低了平均滿意度。
老美太習慣了中國商品
現在,當美中關稅戰繼續打下去,普羅美國人已經可以預期到民生必需品將陸續漲價。畢竟美國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低端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CNN最近做了一則非常有趣的視覺化新聞,就是美國人家裡有多少日用品是made in China?又這些日用品在市場上有幾多少百分比是made in China?從麵包機(99%)、保溫瓶(96%)、開罐器(74%)、枕頭(64%)、日曆(61%),到比較少中國製的馬桶與洗手台(50%)、雨鞋(49%)、腳踏車(40%)、沙發(26%),再到最少中國製的汽車(2%)。雖然汽車零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國製。
以後這些中國製的便宜貨都會因為大幅漲價而不受青睞,慢慢消失在美國人家中。事實上,從川普第一任時大打貿易戰開始,美國社會早已悄悄經歷了七、八年的進口國替代的過程,包括不再從新疆而是從尼加拉瓜買棉花;轉從墨西哥買電視;從越南與泰國買沙發。所以你說川普在重整世界貿易秩序也對,但是這當中會導致的通貨膨脹也的確無法否認。重點是在這過程中,尤其支持川普的窮白人到底會先受益還是先受害?這將決定「川普維新」是否能實踐或最後會無以為繼。
●作者:邱師儀/東海政治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陳冲/可悲可惡又可怖的海湖莊園
名家論壇》許毓仁/從范斯在印美論壇談話 看台灣戰略地位調整
名家論壇》黎榮章/川普關稅炸彈 台灣輿情「疑美論」升高?
最新政治新聞
-
藍幹部兼選委會「球員兼裁判」?侯友宜駁斥
(23 分鐘前) -
靠牛鬼蛇神才能下架賴清德?他罵朱立倫無能
(23 分鐘前) -
不查共諜查老師區?區桂芝轉發訊息恐遭查處
(24 分鐘前) -
罷免洪孟楷連署達標了 本人親曝下一步
(34 分鐘前) -
戰獨裁錯了?她揭:賴清德最在意「這2字」
(4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