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兒虐遊行!急診醫教「日常預防」4重點

急診科「琉氓醫師」哈尼蔡今(10)日出席終結兒虐遊行。(圖/吳翊緁攝2025.05.10)
[NOWnews今日新聞] 由民間自發的「護兒遊行」今(10)日下午於凱道登場,現場聚集大批民眾及藝人,急診科醫師哈尼蔡上台簡介了多種兒虐不同的案例與型態,提醒民眾可於日常生活中多關心鄰居家屬等,在前端日常生活中就預防意外發生,他也提及幾個很有可能是兒虐的情形,呼籲大家多多注意。
「琉氓醫師」哈尼蔡今上台提到,他曾遇到一個幼兒個案在縫合傷口時沒有一般小孩會有的反應和害怕,甚至有點社交退縮,未料一小時後個案又因縫合處破裂回診,他們對個案做徹底檢查,才發現很多燙傷、瘀青痕跡,確定這是兒虐案並通報。
哈尼蔡說,但當時遇到週末,要等到禮拜一才能強制安置,沒想到家屬聽到強制安置需要每個月花費,跑去急診室噴灑辣椒水要把小孩帶走,而醫院因沒有強制力,只能報警處理。
哈尼蔡指出,要分辨兒虐案,醫院可透過詢問病史做鑑別,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則可關心鄰居和家屬,若看到小朋友有瘀青或外傷,可關心詢問,如果家屬說法和小孩身上傷口機轉不符,應要有所警覺。
哈尼蔡補充,最常見的兒虐包括身體虐待、性虐待、兒童忽略、精神虐待(漠視)、醫療虐待(父母親想營造疾病的感覺、灌毒藥等,帶小孩去做侵入式醫療)等,瘀青和挫傷是最常見的,但還有腦傷、骨折、腹部傷害、燙傷、咬傷等;小於4個月的嬰幼兒只要身上有瘀情、擦挫傷,都要懷疑可能遭受虐待。
另外,哈尼蔡提到,4歲以下兒童可看口、耳、顏面等處是否有瘀青出血,以及頸部或雙手受傷等;若個案小於1歲卻發生骨折,也很有可能是虐待。
哈尼蔡最後呼籲,嬰幼兒因為不會講話,很難判斷是否遭虐,他們只能哭,但有些個案甚至也失去了哭的能力,醫護只能用觀察的方式。因此,希望藉由平常特別注意的「前端預防」,來避免醫院後端處理,因為到了後端表示意外已經發生,他更希望透過立法過程和改變日常規則,藉由前端預防,讓憾事不再發生。
相關新聞
半導體千金談剴剴受虐細節哽咽!上凱道籲政府重罰
受聘為剴剴案當時督導!林月琴聲明澄清 怒轟藍政治話術
剴剴案歸咎訪視員失職?他直指「當時督導是這綠委」
- 新聞關鍵字:凱道
最新政治新聞
-
-
詐欺犯繳犯罪所得應填補被害人 法務部將推動修法
(6 小時前) -
核發檢驗消防標章竟由兩民間基金會承包 張啓楷:球員兼裁判制度崩壞圖利誰?
(6 小時前) -
國民黨團力推「好孕3連發」 劉美芳喊話:與其發百寶箱,不如補助凍卵!
(6 小時前) -
藍營以重啟核電及不漲電價換千億預算撥補 台電:拿核安作交換條件不是負責態度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