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韋安/大罷免藍委是否會「團滅」?

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預言,726大罷免將讓藍委全軍覆沒。(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高調預言,726大罷免將讓國民黨立委「全軍覆沒」,甚至私下表示「一定會全倒」。這樣的信心背後,確實有其政治與組織基礎,但同時也隱含不少不確定變數,這場選戰,正是台灣政局重構的分水嶺。
一、三個確定:這場是總統級罷免戰
1. 罷免動員早啟動,民進黨視為總統等級戰役
這場大罷免,早在2024年2月新國會就職後不久,就從謝國樑罷免案啟動預熱,歷時近一年動員、鋪陳。從國會攻防、預算衝突到社群論戰,民進黨將罷免升級為「準總統級戰役」,動員強度與資源投入前所未見。
2. 空前規模:原規劃罷免41席,已有31席達門檻
民進黨與公民團體原鎖定國民黨41席立委展開罷免行動,最後有31席達成提案與連署門檻。首波罷免於7月26日進行,共24席進入投票程序,規模與政治意涵堪稱史無前例,形同「團滅級」狙擊行動。
3. 綠營投票率穩固,25%門檻應可輕鬆跨過
2021年公投經驗顯示,即便整體投票率僅約41%,民進黨仍可穩定動員20%至22%的不同意票,高於藍營的同意票。如今罷免熱度與社會動員更強,達成法定25%投票門檻的條件已相對穩定。
二、三個不確定:政治效應與選民流動
1. 「抗中保台」是否仍具催票效力?
2020年大選期間,反送中運動從6月延燒至年底,使民進黨打出強效「抗中保台」牌,成功逆轉韓國瑜優勢。當年是一劑強力特效藥。但如今,相關敘事已日復一日持續超過一年,轉為慢性處方,其效果是否仍具穿透力,成為重大問號。
2. 年輕選民立場是否轉向?
柯文哲現象改變了年輕選民結構,部分原本抗拒國民黨的青年,因不滿民進黨而選擇投反罷免票。這波「小草轉向」若能轉化為實際投票行為,可能動搖綠營原先設想的結構優勢。
3. 藍白投票動能是否能撐得住?
2024大選藍白合計近六成得票,但若無法重現相同投票率,將難以抵擋罷免。若僅六成支持者中有六成出來投票,實際動員力僅約36%。要擋住罷免風暴,藍白需催出七成以上的舊有支持者,也就是42%以上的反罷免票,才能翻轉局勢。
三、從三足鼎立到藍白聯手對抗綠營
原本在2024大選中,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形成三分天下格局,立法院席次分別為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三黨皆未過半。但目前政治態勢明顯朝綠營對抗藍白聯手的二元對決發展。
2025年初,民眾黨發起「111釘孤枝」行動,藍委站台;4月26日,國民黨舉行「426反綠共」大遊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亦親自參與。顯示兩黨在對抗民進黨上已有合作基礎。然而,若罷免壓力真正來臨時,雙方能否在選區層級有效配合,仍待檢驗。
四、民進黨團結論述是精算動員話術
賴清德推「團結十講」遭質疑論述薄弱,但真正的關鍵不在說服反對者,而在穩固基本盤。例如他在2024大選辯論會上稱「中華民國是災難」,雖遭藍白痛批,卻未傷害綠營選票,反強化敵我分明、鞏固投票率。這類政治語言,是經過戰情單位精算後的動員工具,重點不是合理性,而是有效性。
五、結語:國民黨會否「團滅」?
國民黨在這場大罷免中處於被動防守,面對民進黨組織戰與高強度動員,若無法喚回去年六成支持者中至少七成投票者,就可能在席次上遭遇重大挫敗。這不只是幾席之爭,而是台灣政局重構的分水嶺。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黃創夏/「賴老師」出手拯救「傅總召」?
名家論壇》吳崑玉/立足台灣十講之四:國防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名家論壇》鈕則勳/罷免決戰,藍得靠「盧蔣韓」鐵三角
最新政治新聞
-
-
日本議員拜會民進黨!徐國勇盼深化台日民主
(36 分鐘前) -
諷柯文哲是錢都收!作家嗆10事:人生演很大
(43 分鐘前) -
秋OUT音樂節10月登場 百組藝人嗨翻台北
(48 分鐘前) -
日本眾議員:立憲民主黨將持續挺台加入CPTPP
(4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