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黎榮章/川普出手以伊戰爭台灣這樣看

在宣布美軍空襲伊朗3處核設施後,美國總統川普於白宮進行全國演說。(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攻擊,行動目標涵蓋核設施,並導致多名伊朗科學家與軍方高層遭暗殺,伊朗旋即反擊報復,美國起初表明未參與攻擊行動,呼籲伊朗回到談核協議的判桌,最後在22日出動轟炸機轟炸伊朗核設施,隔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已促成以伊停火,在兩國交火12天後情勢獲得暫緩。外媒分析認為,美國參戰釋出重要戰略訊號,顯示美國並未退回孤立主義,在國家利益與盟友安全受威脅時仍會果斷出手,也就是說,在印太地區盟友受到中國擴張威脅時,美國仍有可能出手阻擋。
前述推論是否在台灣輿情發酵?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台海安全議題的網路聲量趨勢可發現,總體而言,近兩個月來的每日平均聲量為將近1萬則,而近期的聲量高峰分別是館長訪中在台灣引起的討論,單日聲量達1.6萬則,以及賴清德展開「團結國家十講」引發的話題,單日聲量也有1.6萬則,顯然都跟美國介入以伊戰爭沒有相關,此事也未明顯拉抬台海安全議題討論。

進一步分析以伊戰爭的討論聲量變化,美國介入戰爭前一周內的討論聲量是1萬5457則,美國介入後一周內的討論聲量上升到2萬6129則,上升幅度69%。不過,相關的熱門討論話題都與戰事發展有關,例如PTT討論以色列譴責伊朗攻擊醫療場所、川普才剛宣布促成以伊停火,隨後德黑蘭卻又傳出爆轟。除此之外,有關美國出兵的戰略意義並沒有引發太大回響。

分析國內討論以伊戰爭的聲量來源,聲量大多集中在專業或常關心國際議題的頻道,例如文茜的世界周報、趙少康時間、王董的大盤籌碼、王立第二戰研所等,近兩周社群所創造的互動數約落在1萬至3萬之間,受眾相對不是一般的社會大眾,就算有媒體報導,比較多的也是報導者、大紀元、新唐人這類媒體,主流媒體的報導與廣泛受眾的討論相對較少。

儘管美國對伊朗出手引發全球震盪,在台灣卻未掀起預期中的戰略聯想與情緒共鳴。川普此舉雖被部分觀察者解讀為「美國不是孤立主義」、間接強化對台安全承諾的訊號,但這樣的觀點在台灣網路社群中,既未成為討論主軸,也未帶動對台海情勢的高度焦慮或辯論。台海作為全球公認的潛在衝突熱點,卻在國際戰事升溫時顯得反應冷淡;對應現代地緣政治壓力,觀察世界各國的表態、行動相當重要,國人若對兩岸情勢升溫感到焦慮或憂心,又擔心訊息操弄導致誤判,應能透過關注全球情勢發展來做好更多準備。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大罷免的確定與不確定 藍委會否「團滅」?
名家論壇》黃創夏/「賴老師」出手拯救「傅總召」?
名家論壇》吳崑玉/立足台灣十講之四:國防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最新政治新聞
-
海軍2萬噸油彈補給艦磐石艦 停靠南沙太平島碼頭
(6 小時前) -
卓揆:檢討新版《財劃法》 落實 均衡城鄉、均衡臺灣
(6 小時前) -
連江縣統籌稅款恐剩7.2億 王忠銘籲快修法
(7 小時前) -
柯志恩提告妨害名譽 民進黨:勿濫用司法資源
(7 小時前) -
林佳龍出訪捷克 期盼用文化搭起台歐橋梁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