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稅達25%!旅美學者分析:台灣難樂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地時間7日在社群平台上,陸續公布對14個國家的最新對等關稅稅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地時間7日在社群平台上,陸續公布對14個國家的最新對等關稅稅率,挑中日本、韓國最先「開獎」,將分別吃25%的關稅。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台灣尚未出現在任何正式談判或豁免名單中,但從目前態勢來看,台灣恐怕難以樂觀期待。
翁履中今(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川普政府在台灣時間7月8日,宣布了對包括日本與韓國在內的七國自8月1日起徵收高額「互惠關稅」。日、韓將面臨25%稅率,南非為30%,馬來西亞與哈薩克亦為25%,而寮國與緬甸則高達40%。這些通知信由白宮直接寄達相關國家領導人,標誌著川普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將正式結束,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不過,台灣尚未出現在任何正式談判或豁免名單中。川普強調,這些稅率是針對「非互惠」的貿易關係,並附加條件表示,若企業選擇赴美投資,即可免於關稅負擔。他同時警告,任何對美國反制或報復的行動將遭到加倍制裁。這些策略被視為其強硬貿易政策的一部分,也凸顯川普透過「信函外交」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企圖。
翁履中指出,他昨日才推估台灣將面臨關稅挑戰,16%至20%甚至高於20%都可能發生,而今天川普政府宣布對日韓徵收25%稅率後,預警幾乎成真。韓國因內部政局動盪,尚無協議,維持25%;日本的稅率則從原本暫定的24%微幅調升至25%,雖幅度不大,但具備明確的政治訊號,美國對日本的回應態度仍不滿,意在警告:川普吃軟不吃硬。根據川普的通知,除非能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將對日韓出口商品徵收25%的高額關稅。從目前態勢來看,台灣恐怕難以樂觀期待。美國雖尚未對台灣宣布具體稅率,但以貿易順差規模與出口集中度來評估,台灣面臨25%-32%關稅風險的機率已大幅上升。尤其在川普政府對外貿易政策上,傳統盟友地位並不構成保護傘,經濟數字才是首要依據。
翁履中說,若台灣最終面臨高於日本、韓國的稅率,不僅將影響現有出口競爭力,也會加速企業對全球供應鏈重新配置的考量——包括將生產與投資基地轉移至美國本土,以減輕關稅負擔。這類趨勢一旦成形,對台灣的產業鏈完整性與勞動市場將產生中長期結構性衝擊。觀察台美互動公開資訊,很難看出台灣有明確的貿易協議談判管道或官方溝通節點。這與台灣對美國出口表現與產業地位極不對稱,也顯示出,川普政府在針對台灣制定貿易政策時,可能依然以「順差國處理」的邏輯進行,而沒有預設台灣期待中的「特殊友好待遇」。
翁履中表示,對台灣而言,當務之急恐怕不是期待美國會網開一面,而是做好台灣的關稅比例可能不低於日韓的心理準備,甚至必須將談判目標從爭取基礎10%關稅,務實的訂在確保與競爭對手日本、韓國享有相同稅率標準,因為這是台灣現實面可接受的最低基準線。當下更大的問題是,台灣手中的籌碼不論半導體或是加碼軍購都已經拋出,台灣還有什麼牌可以出手?政府是否已經集思廣益的找到了與川普團隊談判的新王牌?爭取跟競爭對手同級關稅對台灣來說極為關鍵,因為一旦台灣遭遇比日韓主要競爭者還糟糕的關稅待遇,台灣企業為了維持國際競爭力,遷廠赴美將不再是選項,而是不得不為的方向。這不僅將改變台灣本地的產業結構,對勞動市場、科技人才的流動也會造成深遠衝擊。
翁履中強調,國際局勢正急速變化,在美中之間,台灣若決定選擇朝單邊前進,政府要做好的工作,就是積極準備這場關稅硬戰。不要期盼美國對台友善,需要做好最壞準備,強化產業應對衝擊的部署、同時加強對美國國會的溝通,爭取從國會立法來幫助台灣取得稅務與產業補貼、同時推動本地產業升級與外貿轉型,當然,這一切的部署,可能只有等台灣內部自己的政治紛擾解決之後才能落實,「等台灣自己吵完了,距離8月1日只剩一週!」
相關新聞
台灣想關稅15%必須全吞下?專家推測稅率:1條款是關鍵
影/遷怒媒體?黃國昌回答問題轟「潑髒水」 反遭記者當頭棒喝
土城家暴男飭回、恐嚇檢察官卻羈押 他列「交保價目表」嘆這句
最新政治新聞
-
-
賴總統台中座談會 聚焦民生經濟及假訊息快速闢謠
(5 小時前) -
毆警壓制!她稱欺負市民 徐巧芯:邏輯裸奔
(5 小時前) -
美保守派網紅柯克遇刺 林佳龍譴責政治暴力
(5 小時前) -
十軍團召開演習規劃管制會議 強化部隊聯合作戰能量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