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穩定幣X房地產

穩定幣是加密貨幣的一種,不過價格不會隨市場情緒起伏,而是掛鉤某種「穩定資產」。(圖/取自unsplash)
[NOWnews今日新聞] 在這個連手搖飲都能談區塊鏈的年代,金融市場的名詞更新速度比颱風路徑還快,最近被朋友問的新問題是:「聽說穩定幣很夯,是不是可以跟房地產結合?以後買房是不是能用虛擬貨幣付頭期款?」
乍聽之下前衛又夢幻,但若回到現實市場來看,恐怕沒那麼簡單。
在說穩定幣和房地產有沒有交集之前,我們得先來了解,什麼是「穩定幣(Stablecoin)」。穩定幣是加密貨幣的一種,與比特幣或以太幣不同,它的價格不是隨市場情緒起伏,而是掛鉤某種「穩定資產」——通常是美元、歐元等法定貨幣,或有時是黃金等實體資產。簡單說,它是虛擬貨幣裡的「乖乖牌」,目的是讓價格波動變小,讓交易更有信心。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穩定幣如 USDT(Tether)、USDC(USD Coin)、以及幣安推出的 BUSD 等,這些幣種多數號稱背後有一對一的美元儲備,讓每一枚幣都有「實體錢」兜底。對於在區塊鏈世界中進行交易的人來說,穩定幣就像是「數位版的美元」,不僅能作為虛擬世界間各種投資的橋樑,還因為「看得見底牌」,兼具避險的功能。
而在川普改寫全球資本邏輯之際,穩定幣的出現對於某些資本管制較嚴的國家,或通膨高漲的地區,更是資金轉移與保值的工具。有錢人不再只靠黃金或美元帳戶,現在加個「數位錢包」,就能讓資產快速跨國移動。
很自然的,有人會聯想「穩定幣能不能在房產交易中有個位置?」
這樣的做法不是沒有,在美國、瑞典、甚至杜拜都有當部分開發商接受加密貨幣或穩定幣購屋,甚至結合區塊鏈技術發行「房產代幣」,以類似ETF的方式讓投資人以碎片化方式持有一部分不動產。但這類型的操作,在當地也大多屬於實驗性質、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並沒有那麼普遍,以台灣目前的制度想要讓虛實結合,並不容易。
首先,在法規層面,目前金管會還沒有承認加密貨幣為法定支付工具。也就是說,房屋買賣的交易流程——從簽約、付款到過戶,需透過銀行帳戶驗資、金流留痕,這是防止洗錢與詐騙的重要環節。光是客戶說要用 USDT 付頭期款,恐怕房仲業者、地政士與銀行都會請他別開玩笑。
其次,在資產評價與風險控管上,銀行與政府部門對虛擬資產的態度仍保守。縱然客戶是穩定幣富翁或是虛擬幣大戶,恐怕銀行不會認為這等同於存款或可授信資產。畢竟現今加密貨幣帳戶的所有權與透明度,不像傳統金融帳戶那麼明確,同時也會增加金融機構的麻煩,對業者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後,在市場習慣與信任問題上,即使有買賣雙方都願意用穩定幣結算房產,也會面臨不動產價格認定、稅賦計算與金流記錄的問題。這一點在台灣特別棘手,畢竟從買賣到登記得交代的事情太多,自然壓縮交易空間。
雖然短期內,用穩定幣與房地產結合太過科幻,但隨著科技發展,資金本身的跨境速度正在變快,房地產而言,這或許不是支付的革命,而是資金移動模式的變革,資金流向、技術趨勢,仍是未來不動產業者與投資人不可忽視的挑戰,影響所及,,必然使得政府對資金來源、資金合法性、甚至洗錢防制等問題,有更高要求。
科技可以帶來創新,但房地產從來不是只看概念。它講究制度、信任、可稽核,這也是它能屹立不搖的關鍵。穩定幣也許能改變金流速度,但要撼動整個房產交易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有些人對此遺憾,但從另一個方面想,或許我們的房市如此堅實穩健,也正是整個制度偏向保守與審慎所致,若未來真的要用穩定幣來投資房地產,不只技術上要突破,更需要法規鬆綁、銀行接受、稅務清楚,才能真正落地。
在這個當下,與其期待虛擬資產再創房產新猷,不如先把腳下的現金與市場研究做好,才是真正穩健的理財之道。
●作者:徐佳馨/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何仁崴/已知用火?小心用火!
名家論壇》陳冲/全球歐元時刻 逐鹿金融霸權
名家論壇》徐佳馨/房價跌之前,誰會先倒?
最新政治新聞
-
臭名傳到日本?遭怨台灣人常「放鳥訂位」
(43 分鐘前) -
新竹殯儀館燒錯人 殯葬管理所將嚴正處分
(45 分鐘前) -
綠批萊爾校長捏捏球侵權 藍小編留言嗆這句
(49 分鐘前) -
超商剪裁工作證合約書 警眼尖連逮2車手起獲19萬元贓款
(56 分鐘前) -
賴提「三隻黑天鵝」 他驚:無視灰犀牛?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