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29° / 28° )
氣象
2025-07-24 | 今日新聞

名家》邱師儀/大罷免結果將決定台灣這件事

名家》邱師儀/大罷免結果將決定台灣這件事
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很難想像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政黨,會因為友好外部另一個威權國家,其民選的國會議員會因此而遭受到來自於公民團體所發動的大罷免。(資料畫面/台中罷聯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很難想像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政黨,會因為友好外部另一個威權國家,其民選的國會議員會因此而遭受到來自於公民團體所發動的大罷免。即使發動大罷免公民團體的立場,剛好與執政黨的立場一致,都無法說明按照罷免程序與門檻來,竟然可以一關過一關,最後進展到要舉辦罷免選舉。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這個系統性的罷免是由執政黨主導,但連署的罷免表單卻是由民眾出於自願一份一份地簽來,如果沒有夠強的選民意志,執政黨也推不起來。事實上,針對執政黨立委的罷免連署不但全數未達連署門檻,甚至還因此牽扯出「死人連署」並遭到檢調偵辦。而這些都發生在一個政治與歷史定位都極其特殊的國家-台灣-身上。

七月廿六日即將舉辦的罷免選舉,就立委層級,遭罷對象24案全部都是國民黨籍,第十一屆立法院中共52席的國民黨立委,當中就有24席面臨被罷的窘境。如果再加上已經通過7席國民黨立委所面臨到在八月廿三日的另一次罷免投票,則總數會來到31席。很難相信這31席立委每一個都有嚴重到必須下台的問題,事實上他們也是選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但問題是,為什麼這31席立委縱使當中有幾個「罪不致下台」仍會被強大的民意捲進罷免選舉當中,這時我們就要問:

◆這個國民黨在台灣的存在,到底出了什麼結構性的問題?

◆或者說,這個曾經在中央執政過的國民黨,為何儘管無法完全消失,事實上國民黨在地方選舉還常常大勝,但卻好像距離中央執政越來越遠,只能靠著地方上越來越老化與凋零的組織盤偶而贏得地方選舉?

所以你說針對這31席立委的罷免案是泛綠支持者甚至是民進黨輸不起的胡鬧,但都到了罷免選舉投票通知單已經寄出的今天,民意已經給予一定程度需要辦理這樣的選舉的時刻,認為他們只是輸不起的指控實在說不過去。

公民團體也好,或是討厭國民黨的人也罷,把罷免主軸設定是台灣人反共意志的展現,是真正的關鍵。而把罷免與反共連結在一起喊得震天響的,非曹興誠莫屬。但這口號理論上是一個老到不能再老的老梗,而且最早用的就是國民黨的民族救星蔣介石自己,但現在卻被拿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打國民黨立委。說尷尬還不足以形容這31席國民黨立委,這31席當中搞不好有些比某些跟中國有糾葛的民進黨立委對中共還更沒好感,但因為國民黨這個品牌的關係,他們必須要被罷。

不管如何,這場大罷免結果將決定台灣親共路線是否徹底邊緣化。如果被罷方過六席以上,就算民進黨將來無法在補選中順利拿下這六席以上成為國會多數,你都可以說,在國民黨依舊無法跟中共切乾淨的情況下-包括放棄九二共識、持續出現像陳玉珍、吳斯懷這樣的民代、中國買辦繼續把持中常會,則國民黨會因為這次的大罷免往泡沫化的方向邁進一大步。然後在旁虎視眈眈盯著的就會是黃國昌與民眾黨。

嚴格來說,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有左就有右,有親共就有反共勢力,其實不足為奇。而且期待親共的那一方,在言論自由的保護下要完全消失,也可能違反了言論市場酸鹼中和的生態平衡。但這是對沒有被亡國風險的民主國家是如此。

而台灣的特殊性就在於:她是一個具有高度被亡國風險的民主國家,因此你說在這種情況之下,民進黨再怎麼販賣「芒果乾」,他就是始終有效,尤其在美中競爭與川普交易式外交所造成地緣政治風險的當下,美國軍方甚至不斷示警2027年可能就會是解放軍攻台的時間點。在這種敵我意識被迫分明的台灣環境之下,國民黨不要說親共,就算是對中共不譴責其威權就急著要講和平,國民黨自認再怎麼中性與避險,還是很容易被選民歸類為親共政黨。

近代歷史上就算亡國風險沒有台灣急迫的國家,其內部的親共勢力因為國家安全的因素,下場通常不太好。有以下幾例:

1. 芬蘭共產黨(SKP)當年曾接受蘇聯資助,主張與蘇聯合作、避免挑釁。其影響力高峰為戰後至1950年代初,當時甚至進入聯合政府掌管國防與內政部門。但其下場是1950年代以後被邊緣化,尤其在赫爾辛基政治圈中「親蘇=不可信」。冷戰後,SKP被解散,成員轉入其他左翼政黨。許多老共黨政治人物在冷戰後也被當作歷史負面教材。

2. 南韓的親北派,包括早期左派知識份子、學運成員,曾扮演1970年代民主運動中的統一派。當時進步政黨如統合進步黨(통합진보당)被指與北韓有暗通款曲。其轉折是在威權時代(朴正熙、全斗煥),親北言論即構成叛國罪與間諜罪,大量被拘捕甚至判死。而民主化後,雖有「陽光政策」短暫緩和對北態度,但明顯親北者仍在選舉中極少勝出。2014年,統合進步黨被憲法法院裁定違憲強制解散,成為全球罕見的政黨解散案例。其黨員如李石基被指策動叛亂也遭判刑。

3. 台灣人所熟知的烏克蘭,親俄派代表人物為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親俄政黨如「地區黨」與後來的「反對派平台—為了生活」。其下場是2013至2014年爆發「廣場革命」,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協議,引發民變。2014年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烏克蘭國會宣布他「自動喪失職位」。俄羅斯進軍克里米亞後,親俄派形象重創,幾乎從政壇消失。2022年俄全面入侵後,親俄政黨遭禁止,政治人物流亡或噤聲。

4. 立陶宛過去也有親俄派,親俄立場人物與政黨,包括俄羅斯族裔政黨如「立陶宛俄羅斯聯盟」。這些親俄勢力在獨立初期仍短暫存在,但隨時間推移與加入NATO/EU,親俄者迅速邊緣化。2022年俄入侵烏克蘭後,親俄言論幾乎無立足之地,甚至可能觸法。主流政黨競相強化反俄立場,親俄言論被視為「背叛國家」。

國民黨對於這麼多年來就算民進黨做得很爛都還是無法有效在執政上推進,自己其實都已經很了然於心。跟中共這一塊扯爛汙,還是跟國民黨的領導階層有關。未來可能的領導人盧秀燕如果願意傳承本土派的餘脈,外界應該給她鼓勵。但看到像朱立倫、傅崐萁這樣的反動派,與趙少康這樣的中國人懷舊派,國民黨要斷開親中臍帶的機會還是相當渺茫。

●作者:邱師儀/東海政治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吳崑玉/我們需要重建一個文明國家與公民社會


名家論壇》黎榮章/颱風導致大停電 網路輿情怎麼看?


名家論壇》何仁崴/虐童虐寵零容忍,如何用法防虐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