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罷免民調失準!團結十講團結了誰?

史無前例的大罷免結果昨(26)晚出爐,跌破藍綠、罷團眼鏡。(圖/記者陳佩君攝,2025.07.04)
[NOWnews今日新聞] 史無前例的大罷免結果昨(26)晚出爐,最終以「全軍覆沒」慘烈結局收場,令綠營與罷團大感錯愕。這場聲勢浩大的大罷免行動,曾在氣勢上壓倒藍營,不過,最後在綠營、罷團的錯估形勢、深陷同溫層效應等因素下,慘遭政治「滑鐵盧」;而高舉「團結」旗幟的「團結十講」,也意外成為藍白陣營整合、團結的最佳催化劑,操作成「雜質大集合新力量,抗衡獨裁賴政府」。
大罷免起於去年5月的國會擴權法案,從第一階段連署起,民進黨始終採取觀望,直至第二階段才被情勢所逼而「進場」,卻又因擔心被操作成藍綠對決、瞻前顧後。過程中,雙方關係曖昧、在溝通上有所隔閡,在傳統組織戰上,地方組織則是被拖著走,不少黨公職算計過多、沒有傾全力幫助,最終形成民進黨、罷團、地方系統「三頭馬車」,各自為政的局面,導致戰力無法有效整合。
空前絕後大罷免 民調沒人估得準!
對於投票前評估,藍營推測可能至少罷掉3席,罷團則喊出破10席,綠營內參則估計6至8席,還有府院高層私下推測會破10席,未料,結果顯見,藍綠在這次罷免投票上的民調預測,通通失靈,同時也暴露出綠營同溫層效應過於濃厚的困境。
由於這次史上第一次的大罷免行動,在科學的民調上,是從未有過經驗,不比選舉民調,罷免民調更難推測、變數更多,畢竟要求選民在調查中明確表態「反對某位立委」,存在高度心理壓力與社會顧慮,且「沉默螺旋」效應加劇,也因此,黨內高層面對媒體「逼供」,也不願透露、預測此次投票結果,僅淡然強調說選舉不是科學、真的太難測,民調僅能是參考。
此外,選戰過程中,網友、KOL自發性發起「百工百業挺罷免」行動,搭配「我愛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等文青式話語,在社群平台上瘋狂式洗版,讓人沉浸在自HIGH的同溫層中,卻忽略「沉默多數」的不表態民眾,不但難以擴展中間選民,可能更徒增反感,也讓罷團、綠營誤信網路聲量。

雜質們都出來了!對賴政府說不
細究投票結果,7名藍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甚至比上次當選還高的票數,顯示在政黨對決下,不僅催出藍營基本盤,也把「憤怒」的小草催出來,藍白在野整合大成功,這對宣稱要團結國家的總統賴清德來說,幾乎是被選票打臉,甚至被操作成「雜質大集合展現最大團結力量,以抗議獨裁賴政府」的風向。
大罷免的全軍覆沒,不只是反映綠營及罷團的策略錯誤,激出部份民眾對賴政府投下不信任票,同時也反映一件事:相較於「政治」,民眾更在乎的是「民生」。這些警訊都值得執政黨重新審思,之後如果再輕忽這股力量、與在野黨的和解和溝通過程再失敗,輸的恐怕不只是這場罷免案,2026年、2028年選舉,也都有全面潰敗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
726大罷免/「大罷免大槓龜」 游盈隆預測823結果:現在就能確定
巷仔內/罷免全軍覆沒!衝擊民進黨與民團士氣 賴清德威信受考驗
快訊/尊重罷免結果!賴清德喊:不是某一方的勝利或失敗
最新政治新聞
-
-
王世堅質詢死刑執行:照這進度我們都會先死!直指實質廢死
(8 小時前) -
黃國昌:政黨相處重信任 說了沒做要有懲罰機制
(9 小時前) -
高雄初選火熱拼場 許智傑岡山見面會人氣爆表
(11 小時前) -
鄭麗文喊國防預算太多 綠委批:跟美國對幹
(1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