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貸款不足,樂了誰?

這波貸款風暴提醒我們一件事:制度的設計若無法涵蓋真實生活的複雜性,就容易成為紙上談兵的保險條款。(示意圖/記者徐銘穗攝)
[NOWnews今日新聞] 最近,來問我貸款問題的朋友突然多了起來。不同年齡層、不同收入組成、不同購屋背景,卻有著相同的困惑「我這種條件,怎麼貸不下來?」
如果你也有一樣的疑問,那我們很可能正處在同一場結構性難題之中。只是,有人是才剛報名、有人則已經坐在考場中央—尤其是那些即將交屋的購屋族,壓力不是開玩笑的。
你可能還記得,前幾年房市熱得發燙,貸款「八成不是夢」,甚至有些買方還能在交屋前「撐一下賣掉」,一屋兩賺不是幻想。那時候的房市,是熱錢的載體,是套利者的天堂,是政府眼中的怪獸。
沒想到自從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金管會也同步出招,銀行端的放貸態度從「可以談」變成「不能碰」,很多人一開始以為,這波被卡貸款的,會是那些當初「一人買多戶」的短期投資人,反正當初是他們炒作造成市場混亂,現在貸不下來也算是現世報。但現實是,現在連當年只是買間房安身立命的首購或是換屋族,幾年後只要地點買得不是太主流,或收入不夠、無法「精準對焦」貸款條件,或是倒楣一點房價一漲卡到豪宅標準,一不小心就成為「交屋邊緣人」,自用交屋變成受災戶,好像不大對勁。
或許有人說預售屋買賣契約第18條中就已經有「歸責於買賣雙方(例如因應政策改變銀行放款)導致貸款金額不足30%,賣方需依原貸款條件提供分期清償。超過30%的話,買方有權選擇分期清償、或解除契約。」
買方並非毫無退路吧?但事實不然,
第一,說是差額可分期清償,但這只限於當初建商有承諾貸款成數與利率的業者,如果沒有,那就沒有,就算有,也是五年內要還清,如果超過五年就是借貸,業者要是借錢給消費者,就是違反公司法第15條,這其實變相讓貸款不足額的買方用其他管道借「二胎」,也就是額外籌資,甚至找民間資金補洞。原本貸不到,現在還得多借,壓力不就更大?
第二,如果你想解約,看起來「也沒那麼難」,但這對很多人來說,不是選項,而是夢魘。一位朋友跟我說:「我當年預售買那房子,才一千出頭,現在市場都喊到一千八、兩千,我就算貸款貸不滿,也捨不得退回給建商。我退了,下次我真的買不起。」
這種心理,其實可以理解,但這背後反映的是:制度設計缺乏補償機制,讓選擇「解除契約」成為非理性的最後一條路。
說到底,這波貸款風暴提醒我們一件事:制度的設計若無法涵蓋真實生活的複雜性,就容易成為紙上談兵的保險條款。當政策急轉彎,速度再快的投資客都會應聲倒地,更何況是ㄧ般民眾。每一次「貸款不足」,背後都是一段「我怎麼會變這樣」的不甘心。
所以,貸款不足,到底樂了誰?
這答案,也許我們都知道,只是不願承認而已。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鄭仲嵐/「後石破時代」的新總裁如何穩住政局?
名家論壇》黎榮章/台灣關稅稅率將出爐 網路輿情怎麼看?
名家論壇》吳崑玉/大罷免失敗的五個戰略戰術問題
最新政治新聞
-
-
舊愛還是最美?宏都拉斯和台灣關係一次看
(39 分鐘前) -
嗆沈伯洋極端疑神疑鬼 林濁水慘遭青鳥出征
(48 分鐘前) -
726大罷免落幕 美歐台僑團體籲回歸團結應對嚴峻挑戰
(53 分鐘前) -
沈伯洋被嗆極端疑神疑鬼暴怒 他1句酸爆
(5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