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賈程年/賴清德的感謝與歉意

總統賴清德(圖/總統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726罷免案落幕,沒有一席立委遭到罷免,但大罷免所留下的社會撕裂、民主信任危機,正侵蝕著台灣社會。而身為總統、也是罷免操盤政黨的領導者,賴清德竟在罷免投票結束後「神隱」整整三天,既無公開行程,也無任何對外發言。直到第五天才對外發表談話,感謝民團,對支持者致歉,依舊無視於不同意罷免的多數。
賴清德在常會上交代代理黨秘書長的何博文兩項任務:在災區協助人民復原、在罷區陪伴公民前行。言下之意,第二波823的罷免仍要繼續。這讓外界原本對賴清德還有一絲絲期待,希望他要求罷團撤案的想像確定成空,所以「大罷免,繼續走」。
726當晚賴清德沒有出面,選擇在臉書發文,「這次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罷免與反罷免,都是人民在憲政制度下所擁有的正當權利」滿是阿Q式的內容,讓大家都傻住了。原本齒牙凌厲的賴清德怎麼不見了?在團結十講的前四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賴清德怎麼消失了?
事隔五天,當賴清德再次開口,則是在黨中央中常會上。面對的是民進黨的中常委、黨公職,一樣不是全體國人。
常會上,賴清德並未就民進黨策動罷免對社會造成的動盪、對國會穩定的干擾,進行任何深刻檢討,而是以一段宛如選後感言式的說詞,將這場罷免美化為「民主對話」、「公民課堂」。賴清德稱罷免展現的是對國家安全、民主秩序的憂慮,支持者「親筆連署」、「發放傳單」是守護國家的力量,並感謝民進黨同志一路同行。
說到底,這不是一場民主的自省,更不是一場發起政黨的自我省思,而是一場輸了也要合理化的政治運動。
一場民意基礎薄弱、政黨操作色彩濃厚、結果充滿爭議的罷免行動,如今竟被總統包裝成一段民主旅程?更令人遺憾的是,賴清德口口聲聲說要「把遺憾化為改革的決心」,卻對最根本的問題「罷免是否已被政黨操弄為鬥爭工具」隻字未提。
罷免制度原是民主防火牆,用於制衡不適任民代;但這次,民進黨卻將其變成報復選舉輸家的政治工具。一位立委若能靠十多萬選票當選,卻可能只因不到4萬人提案、不到30%人出門投票就被拉下,這樣的機制若被濫用,無異摧毀代議政治基礎。
面對這場極具爭議的政治動員,既是總統,又是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理應給人民一個交代,承擔責任、檢討改革。然而,賴清德卻選擇三天完全失聲,直到風頭稍歇、壓力減輕,才重返鏡頭前說出「感謝」與「道歉」。這種躲過政治風險後再溫情喊話的姿態,不是領導者該有的樣貌,更凸顯出他對自己在罷免案中角色的迴避。
我們要問的不是賴清德是否「知錯」,而是他有沒有「負責」?在這場撕裂社會的罷免動員中,民進黨是否曾經反省?賴總統是否能夠向社會保證,未來不再以政黨之名或操弄團體濫用人民授予的罷免權?
一句話沒說、連續三天神隱,然後再以華麗詞藻、迂迴文字包裝失敗,賴清德給出的不是答案,是逃避;不是反省,是演出。枉費王世堅苦口婆心希望賴清德撤回第二次罷免,最後還是換來黨內指責,要他滾蛋。
台灣的民主需要領導者的承擔,而不是政治動員後的華麗轉身,更何況823還有一場。這一次,賴清德沒有站出來,也沒有試著縫補裂痕。他只證明了,在民進黨輸不起的劇本裡,總統也只是其中一個演員罷了。
●作者:賈程年/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吳崑玉/大罷免失敗的五個戰略戰術問題
名家論壇》單厚之/大罷免給賴清德上的公民課
名家論壇》韋安/大罷免「綠白忙VS藍團滅」一翻兩瞪眼!
最新政治新聞
-
-
前海軍艦長赴中參加閱兵 邱志偉籲修法補漏洞
(5 小時前) -
律師節大會 蕭副總統:法律人以專業讓世界看見台灣
(6 小時前) -
114年國慶主視覺引熱議 韓國瑜:這是一個向歷史致敬、對未來祝福的設計
(6 小時前) -
賴總統宴請黨籍立委 未觸及黨團幹部改選議題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