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31° )
氣象
2025-09-18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秋末生/復盤李洋上任首周

名家論壇》秋末生/復盤李洋上任首周
運動部長李洋。(圖/記者陳明安攝)

[NOWnews今日新聞] 9月9日運動部正式揭牌,李洋成為首任部長,這在台灣運動發展史上無疑是一頁新章,自帶奧運金牌光環的他,一舉一動也都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重新復盤李洋甫上任的這一週,他的行程與發言皆不乏關注:從如何協助林郁婷爭取公平比賽權益,到職籃工會與中華籃協之間的肖像權與出賽費爭議,再到少子化壓力下體育班的未來,他皆表達了「支持、協助、持續溝通」的態度。

然而,這些回應或許四平八穩,或呈現了他樂觀的性格,但仍難掩一絲「空泛」的味道。

首先,李洋提到林郁婷的性別檢測風波,承諾運動部會「全力支持」,但支持的內涵究竟是法制協助、醫療專業、還是國際仲裁經驗輸送?他並未細說。隨著相關案例越加頻繁發生,這也讓外界疑慮,這樣的回應是否只是情感上的安撫,而不是政策層面的實質方案。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職籃工會與中華籃協的紛爭上。李洋呼籲雙方「坐下來協商」,並設定「一個月內落幕」的時間表,問題是,細數台灣體壇歷來爭議,最缺的不是協商桌,而是公平透明的制度設計,籃協與工會的矛盾涉及結構性利益衝突,過去以來也並非沒有進行協商,甚至多次皆有公開直播,最終仍未能取得雙方皆能接受的成果,這次若再單憑靠「坐下來談」恐怕也難以化解。如果運動部僅止於居中調停,而沒有提出新的制度改革思路,將很難脫離過去體育署「息事寧人」的模式。

至於體育班的存廢問題,李洋的回應更多帶有個人情感色彩。他除了感謝當年的師長,並重申「持續與教育部溝通」,希望培育體系更加多元,但這樣的回應,仍未正面觸及外界最迫切的問題,即是在少子化趨勢下,體育班招生困難已是結構性危機,究竟是要縮編整併?還是轉型為社團制、學校社群化?運動部應該拿出一套具體路徑,而不只是「理解與支持」。

同樣,外界也關注李洋是否會出手,推動兩個職籃聯盟重啟談判,甚至走向合作或合併。他的回應是:「這個部分,我們會在近期和相關人士討論,看看如何幫助台灣運動這個圈子及產業做得更大,這部分我會去了解和探討。」這樣的表述,乍聽之下誠懇謹慎,卻仍略顯籠統、缺乏具體方向,因為合作、併的議題,深刻牽涉到兩聯盟所屬球團與背後企業之間的合縱連橫,本質上也仍是市場機制的角力,運動部想作為公親,但在運動治理與運動產業發展層面又是事主,更應該展現的是若介入後,如何協助雙方在競逐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設定公平的競賽規則與運營架構,才是能否推動兩聯盟從平行走向交會的關鍵。

這裡也不能忘記過去的例子。體育署長年在職籃發展上多半採取被動態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BL超級籃球聯賽。這個聯賽即便年年獲得不小補助,卻在P. LEAGUE+與T1聯盟(直至現今的TPBL)相繼成立後,依然定位模糊,既未能轉型為完整的成人甲級聯賽,也未能與職籃找到合作(如農場)模式,最終逐漸淪為雞肋。在兩職籃合併的議題上,若運動部仍僅止於「了解、探討」,而沒有更具前瞻性的方法,那麼恐怕只會複製體育署「模糊應對」的老路,既未當成「公親」,「事主」也不稱職。

從這一連串回應來看,李洋的首週仍較像是「明星選手的續場表演」,媒體焦點多半集中在他本人的運動參與、健身日常,甚至連次長(前體育署長)也樂於一同用「去運動」的新聞來增加能見度。這或許能吸引群眾及媒體關注,因為推廣全民運動的確需要話題,但若後續一直僅停留在明星光環的延伸,卻仍看不到關於運動事務核心層面的改革藍圖,運動部很快就會落入成立前外界都在擔心「換湯不換藥」的泥淖裡。

運動部的成立,本意就是要超越體育署時期「行政附屬機關」的定位,走向真正能夠規劃政策、整合資源、帶動產業的格局。李洋本人的故事,的確象徵了一種「選手進入決策核心」的世代轉折,但這個轉折如果只是停留在「形象型的部長」,而不是「改革型的部長」,那麼運動部將無法承擔起國人對它的厚望。

其實,運動界最關心的,不只是部長跑了幾公里、打了幾場球,而是運動員權益保障、協會改革、基層培育體系、運動產業化、運動與教育的結合,以及全民運動資源的平衡,這些都是結構性課題,也期望看到新人所帶來的新氣象外,能夠有更多的新思維、新方針,絕不可能只靠一句「我們會支持」或「我們會協商」就能引航這個新生的部會,把所有陳積已久的問題給解決。

李洋上任的第一週,或許仍處於角色調適的過渡期,但時間不會等人,明星光環能維持的熱度有限,真正能留下的,唯有制度的重量與改革的方向;而大家所期待的,也不只是部長幾次亮相或上班前後做了哪些運動,而是擺脫體育署時代的框架,並且勾勒出一幅能引領我國運動未來發展的藍圖。若這些關鍵問題遲遲無法得到推進,那麼運動部的星火恐怕只會在煙火般的喧嘩後迅速熄滅,徒留「名稱升格、內涵空轉」的荒涼,這不僅是運動界最深的憂慮,更是李洋部長當前必須更勇敢直面的宿命考題。

●作者:秋末生/體育、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秋末生/運動部首波挑戰:少子化衝擊 體育班何去何從


名家論壇》秋末生/全民運動發展新篇章?運動部上路後契機與挑戰


名家論壇》秋末生/金牌運動部長?又會是一隻白兔進叢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