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9-19 | 今日新聞

名家》賈程年/朱下誰上?關鍵在於黨內人和

名家》賈程年/朱下誰上?關鍵在於黨內人和
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登記參選國民黨主席。(圖/記者林調遜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在台灣社會中,民眾對「誰是國民黨主席」其實並不關心,畢竟國民黨主席不是執政黨主席,也不像總統或縣市長,無法直接影響公共政策。然而,對國民黨而言,這次主席人選至關重要,因為這個位置不僅是黨內資源與方向的核心,也將決定2026地方選舉與2028總統大選的勝敗關鍵。

國民黨主席選舉正式展開,已經登記的六位候選人各自提出願景,從「穩定大局」到「恢復國統綱領」,再到「世代交替」、「藍白合作」與「蔡習會」,主張雖多元,但核心皆指向同一課題:如何在2026贏得選舉,進而在2028重返執政。

可以確定的是,這六位候選人都不會是2028的總統參選人,這六位也不會是2026縣市長的參選人。所以,這次的黨主席必須要扮演公平的裁判,選出最好的球員上場。既然要當裁判,就要能服人、還要叫得動球員。

此外,國民黨要重返執政,黨必須轉型成選舉機器,這一切的任務都要從選舉為考量,要選舉就要有糧草、有策略、有攻防,新的黨主席必須要有選舉經驗,同時熟知選戰,了解各地的特性,從而指揮地方,組織動員,所以這位新任黨主席也必須八面玲瓏、與四方好漢友好。

這六位各有所長,但也都各有所短。

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強調,自己將以無私心態,做黨內最好的「轎夫」,扮演「桶箍」維繫團結,並以更大誠意推動藍白合。他的優勢在於歷練完整、能安定人心,獲得地方派系及議長系統的支持;限制則在於缺乏新鮮感,對年輕世代吸引力有限。

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則延續一貫統派色彩,主張恢復「國統綱領」、重啟國共論壇。他的立場鮮明,對深藍基層有號召力;但在當前國際局勢下,這種強烈統派論述與主流民意落差過大,在黨內的支持者也極為少數。

立委羅智強則主打「不刀口向內」,呼籲團結,提出「世代交替」與「協調藍白」。他擅長網路動員、能與青年對話,聲量也高;但政治資歷有限,過去的激進言行也讓黨內傳統勢力對他有所保留。

前立委鄭麗文則強調「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榮辱與共」,她訴諸黨國認同、情感號召,強調非政二代,對改革派黨員及部分深藍支持者具吸引力,並獲得藍營金主力挺,協助她整合軍系以及媒體;但在具體在組織人脈與選戰策略上仍顯不足。

至於屬於第二集團的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則拋出監察委員直選、營救黨工,以及藍白合、邀習近平訪台等政見。他的敢言是一種特色,但部分主張過於理想化,難在現實政治中落實。

前國大蔡志弘以企業與兩岸經驗為賣點,主張「蔡習會」並推動台美經貿合作。他的專業背景是一大差異點,但黨內知名度極低、組織基礎薄弱,成為他最大限制。

綜觀此次選舉,除了候選人理念差異外,國民黨內部結構也影響結果走向。

黨主席選舉基本上由三大板塊組成:其一是軍系,過去由黃復興系統主導,常成為勝負關鍵;其二是地方派系,盤根錯節、合縱連橫,卻常難以凝聚有效投票;其三則是自主黨員,近年比率逐漸上升,對選舉結果產生不小影響。這三股力量的消長,將決定誰能真正掌握國民黨的未來。

整體而言,六位候選人各有特色,也折射出國民黨的矛盾與困境。一方面需要穩定與團結,另一方面又必須回應社會對世代交替與兩岸論述的期待。

若主席選舉只是深藍路線的比拚,或比誰比較會做新聞,國民黨恐持續流失中間選票,唯有提出兼具務實與前瞻的新論述,並整合軍系、派系與自主黨員,成為黨員最大公約數,才可能為2026與2028的勝選奠基。

●作者:賈程年/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賈程年/匪夷所思的國民黨主席選舉


名家論壇》賈程年/投機政治的鏡像 黃國昌與柯文哲


名家論壇》吳崑玉/可惜 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本是朝野和解的好機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