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賈程年/比天災還致命的人禍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淹水,台東勇消夜奔花蓮救援,徒步揹災民救離現場。(圖/台東縣消防局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為花蓮帶來豪雨,馬太鞍溪堰塞湖最終潰堤,導致光復鄉陷入水患,數個街道遭受重創。災後各種畫面令人心痛,原本的美麗山林變成殘破泥流,親人至今失去聯繫,更讓人心寒的,是政治角力迅速蓋過了救災本身。
行政院與花蓮縣政府、卓榮泰與傅崐萁、王定宇與一群叛徒…,彼此對立攻訐的畫面與言語,充斥著媒體版面。
中央認為,早已多次警告花蓮縣政府應撤離居民,單是9月21日就發出九次警訊,但縣府並未確實執行,導致今日慘劇;地方則反擊,強調縣府早在九月初即公告撤離計畫,也已做過因應。雙方各說各話,結果卻是受災家屬哭訴「沒有人通知要撤離,水來了才知道要逃」。這些最無助的聲音,才是社會最該看見的真相。
災難應該是全國一起面對的時刻,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場政治對決。綠營被爆出內部群組討論要釋出「殺傷力」訊息,藉此批評縣府;傅崐萁則一方面身在現場指揮救災,一方面又把矛頭指向中央。雙方你來我往,把焦點都放在責任歸屬,卻忘了災民仍在泥水裡掙扎。
諷刺的是,總統賴清德在大罷免後曾呼籲社會「休養生息」,盼台灣能暫時放下對立,找回治理的正軌。然而,從這次花蓮災害的應對可以看到,休養生息根本沒有落實。綠營想著如何抹黑傅崑萁,傅崑萁則想著如何把責任推給中央,兩邊都在消耗政治能量,卻沒有誰能真正端出讓人信服的解決方案。
這也顯示,大罷免帶來的社會裂痕並沒有修補,反而因災害到來而被撕得更大。
這幾天我們在社群上看到,新北市特搜隊第一時間出動馳援,在大雨中協助居民脫困,拉繩索讓居民能安全度過湍急的水流;其他縣市的消防弟兄累到只能就地倒在車上睡覺,國軍部隊則是不分你我,全力投入救援。這些畫面,才是真正感動台灣、凝聚社會的力量。
對照這些第一線的身影,再看藍綠白政治人物的口水戰,實在讓人感到諷刺。當基層救難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水裡拚命,所謂的「大人物」卻還在計算責任、分配功勞,甚至把災難當作攻擊對手的武器。藍綠白的大人物們,你們不覺得羞恥嗎?
真正該被檢驗的,不是誰的聲量比較大,而是誰能在制度上補上缺口。從預警通報、撤離執行,到災後安置,每一環節都牽涉到人命。中央、地方、政黨與行政體系,都該為這次悲劇徹底檢討,並將改革落實到位。沒有人民會在乎誰口才比較犀利,他們只在乎下一次暴雨來時,自己和家人能不能安全。
這場花蓮的災難已經揭露台灣社會的撕裂,但同時也讓我們看見基層救難人員的無私奉獻。政治人物若還沉浸在權責爭奪裡,不僅是對災民的二度傷害,更是對第一線救援者的最大侮辱。
這次事件,沒有哪一方在道理上可以完全自恃無過。中央、地方、政黨與媒體各有角色,但當互相指責、政治操作佔據主導,救援與重建就被邊緣化;這種人為的裂痕,比任何天災都要致命。
當務之急不是選邊站,而是必須確認三件事:一、以事實為基礎、公開完整的時間軸與通報紀錄;二、由獨立且專業的機制進行事後檢討,提出有制度性的改正建議;三、把「保全人命」做為所有行政決定的第一優先,讓專業的預警與撤離命令不再被政治化或模糊化。
最後要對那些仍把災難當成政治籌碼的大人說:該停歇了。把注意力從誰對誰錯,轉回到如何避免下一個人再流淚;讓這次的血淚不是下一輪口水戰的燃料,而是推動真正改革、修補分裂與重建信任的起點。若不如此,最可怕的將不是下一場颱風,而是我們彼此造成的下一場人禍。
●作者:賈程年/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黃創夏/耳目與監控?政治跟監的邪惡!
名家論壇》吳崑玉/所謂「高道德標準」正在創造一群不正常的怪物
名家論壇》單厚之/國民黨主席選舉的三頭馬車
最新政治新聞
-
國防部增派2000兵力救災 賴清德授權可進入民宅協助
(5 小時前) -
中科院與美商合作開發IBCS 學者:大幅提升防空韌性
(5 小時前) -
雙城論壇MOU爆仲介台人赴中 勞動局反擊
(5 小時前) -
韓國瑜率團拜會日華懇 古屋圭司:盼組最大國慶訪團
(5 小時前) -
颱風樺加沙重創花蓮 國軍26日增派2000兵力救災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