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邱師儀/川習融冰下的台灣應對

川習會緊鑼密鼓之際,《華爾街日報》獨家披露,北京方面已經看準了川普就是愛交易,所以在川習會時,要以實踐讓川普說出「反對台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川普最近對台灣的意圖越來越清楚,從對台課徵的對等關稅沒有比較輕開始,再到232條款結果懸而未決,可能掛勾在川普與習近平會面之後再公布,再到最近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美台將各自承擔美國所需晶片的一半產能。盧特尼克接受NewsNation訪問時講得很白,他說半導體製造不能過度集中於「距離中國80英里的島嶼」。所以很清楚的,不管是川普還是他身旁對貿易政策說得上話的財長貝森特抑或盧特尼克,都將戰略目標設定在:將美國對於台積電晶片的依賴,藉由逐步實踐「美積電」而降低。所謂的台灣矽盾將變成美國矽盾,雖然沒人敢說台灣安全會在台海爆發戰爭時會因此而被犧牲,但的確不是往好的方向在發展,至少跟川普第一任與拜登時期比較起來是如此。
事實上,就在川習會緊鑼密鼓之際,《華爾街日報》獨家披露,北京方面已經看準了川普就是愛交易,所以在川習會時,要以實踐讓川普說出「反對台獨」,而不只是美國國務院過去偶爾說的「不支持台獨」的終極目標。最後就是要在川普眼皮子底下抽光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但至此,我們還是很難說死川普就一定不會再跟習近平鬧翻,比起我們更能確認普丁要拿下烏克蘭、習近平要拿下台灣,我們真的還無法確認川普到底對習近平是要戰還是要和?
長期而言美中競爭在所難免,但短期而言川普與普丁的會面,與對北京近期說了不少和緩的話,我們的確看到了美中融冰的態勢。這態勢如果伴隨著川普閣員甚至川普本人對台不友善或者冷漠的言論益發清晰,是否會推波助瀾解放軍立即侵台?其實倒也未必。一個比較樂觀的研判是:如果北京不再覺得川普2.0支持台灣主權,北京就不會在缺乏「幾天內能攻克台灣」的信心之下貿然攻台。至少習近平在這方面所面臨的國內壓力會小一點。
上星期筆者去聽了在休士頓Asia Society所舉辦的一場演講,講題是比較習近平、普丁與川普三位威權領袖,講者是著名的漢學專家夏偉(Orville Schell)。他從三位領袖的幼年成長經驗來看,習近平與川普都有非常嚴厲的父親,普丁則從歷經納粹屠殺的父母身上繼承了創傷,分別造就他們極端的性格。但成年之後的狂妄的方式不同:習近平像是石僧一般的面無表情;普丁比較是懷念沙皇時期的感性者;而川普雖然表情一堆,但說實在沒人知道他在幹嘛?可能連他自己都不太知道下一秒鐘他的想法為何?比較起來,川普最隨興也是最難預測的,雖然他在許多困難橫梗在眼前時,有許多TACO(Trump Always Chicken Out)的紀錄,但川粉總常會把TACO圓成那是他在下一大盤棋的過程。儘管如此,有一個關於川普的面向卻是非常確定而且很好預測的,就是他的「交易性格」,包括他屢次說「關稅是字典裡最美的字」,而什麼民主、人權、多元這種自由主義的字眼幾乎未曾在他嘴裡以正面姿態出現過。
在川普天威難測之下,對於台灣來說,現在比較麻煩甚至痛苦的有兩點。
第一、台灣對美關係的重新定位到現在還是抓不到。如果過去蔡英文總統在川普1.0時跟許多川普官員如前國務卿龐貝奧那種分享民主理念的路線不再的話,那麼現在的賴清德總統,遭遇到的就是不再理睬那些概念的川普。但如果要隨著川普的交易外交起舞,那麼台灣的定位是什麼?當然有人一定會說是晶圓外交,但我們的套路是什麼,就關係到第二個困難。
第二、如果現在演變成台灣還是不想靠攏中國、走以前馬英九那個路線,但在美國也不太友善的情況下,我們就算要繼續親美,也要力求避免在交易外交下被犧牲,某些部份需要硬起來,但要找哪一個點對美say no?例如前面盧特尼克說要台美50:50的比例來共同生產晶片的提議,任何有敏感度的台灣官員,就應該知道要斷然拒絕,因為這會讓美國政府在將來台海戰事時需要因為保護晶片而介入的插銷被拔除。畢竟川普會卸任,右翼浪潮有一天也會消退,但美國外交的路徑依循卻會因為某一任總統的大轉向而可能就此定調,過去有太多歷史明鑑,當然不可不慎!
有一個定位也許是台灣現階段可以思考的,就是定位自己是「不對稱代理人戰略」(asymmetric proxy warfare strategy)下的「交易代理人」。即使在代理人戰略下,台灣是美國對抗中國的代理人,但台灣仍能不是每件事對美國都言聽計從。交易代理人的核心精神是:即使代理人(台灣)需要跟隨委託人(美國),但他們也不會總是說「我們一定要把敵方當成我們共同的敵人並且摧毀他」。在此模式下,代理人比較像是一個掮客,代理人了解委託人在打敗敵人的需求下,可能還有其他的潛在代理人可以代勞。這個代理人不必然要獨自承擔打敗敵人的任務。
反過來講,代理人在面對外界誘惑下,有可能跟委託人說你給我的利益或者保障如果少到一定程度,我是有可能不再擔任打敗敵人的角色的。至少就台灣的情況,如果白宮方面對台灣不好到一個境界,後者是有空間可以假裝跑掉的。如果從晶片製造的角度,台灣如果擺出可能跟中國交往的姿態會像什麼?這當中有不少想像空間。近期川普對莫迪關係變冷,印度的反應就是很經典的一例。此外,過去俄羅斯與中國在伊拉克所培養的代理人,共同敵人就是美國。但伊拉克變來變去,對於擔任中國代理人就是交易式的,往往忠誠度不高。
當然,過去台灣已經很努力在擔任另一種代理抗中模式,就是「利用模式」,也就是「代理人需要委託人」多於「委託人需要代理人」。對於委託人來說,代理人唯一的責任與功能,就是專心一致的打擊共同敵人,如果代理人做不到,代理人就可能被委託人拋棄。
這個當然是基於台灣對於建制派的華府菁英如拜登等人的信任而全力以赴,畢竟過去這些華府決策者可預測性極高。但當台灣面對到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時,保有一些自主性與脾氣也許還能獲得一些川普的尊敬。的確,夏偉在演講中說的很直接,他說川普喜歡跟他一樣的人,越難征服,他越尊敬。當然,台灣不可能真正的投共,從馬基維里的觀點來看,也許綠營會比藍營更有條件擔任狡詐的狐狸,以換取更多台灣武裝自己的準備時間。
●作者:邱師儀/東海政治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單厚之/鏟子超人流汗水 政客只會噴口水
名家論壇》陳佩修/台泰關係新展望:駐泰代表藍夏禮專訪解析
名家論壇》賈程年/比天災還致命的人禍
最新政治新聞
-
-
討還遊戲幣涉擄人 44歲男與同夥被逮還起出毒品
(50 分鐘前) -
賴總統接見 美農業官員宣布開放台灣鳳梨銷美國
(53 分鐘前) -
全手繪簡報拼城市外交 蘇俊賓與德國薩克森邦長交流智慧城市解方
(59 分鐘前) -
蔣介石記錄「美國機隊襲炸台灣」 原子彈摧毀廣島長崎...他評論「解決世界戰禍」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