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認清碾壓不了中國!他:台灣體認到了嗎

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川習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中領導人「川習會」已於台北時間今(30)日上午11時登場,全球焦點聚集在AI晶片與科技角力。資深媒體人謝寒冰指出,美國花了半年才意識到自身實力無法「碾壓中國」,不得不親自與北京談判,並強調如今越來越多美國民眾也體認到現實,「但台灣有沒有看清這一點?」他更質疑,美國的製造業10年後也不會成長,川普推動的關稅戰「到底有什麼意義?」
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最新民調顯示,有53%的美國民眾認為應與中國展開友善合作與互動,相較2024年僅40%的比例來看,明顯大幅上升。
謝寒冰29日在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分析,美國起初並不認為中國能與其平起平坐,但經過半年貿易與科技交鋒後,終於明白「碾壓不了中國」,因此不得不正面溝通。他指出,這樣的民意變化反映出美國社會的現實轉向,越來越多美國人開始真正把中國當作對手。但謝寒冰也反問:「問題是,夾在中間的台灣,有沒有體認到這個局勢的變化?我們掌握訊息的能力又如何?」
至於川普在韓國會晤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外界預料AI晶片將成為川習會的重要議題之一。謝寒冰分析,黃仁勳與習近平會面的可能性極高,美國或許因此在晶片管制上「略為鬆綁」,但中國也正加速發展自主晶片,對美國未必是好事。
謝寒冰認為,川普之所以邀黃仁勳前往,可能意圖促成更高階晶片對中開放,黃仁勳說要讓美國技術進入中國,表面上像是在說服川普與美國人民,實際上這也是事實,「因為若完全封鎖,就是讓中國在自我保護下快速提升」,而這對美國來說未必有利。
最後,謝寒冰引用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研究報告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讓美國企業承擔51%成本、消費者吸收37%,真正由原產地廠商負擔的不到9%。他直言,這代表大部分關稅都是美國人在買單,那川普這樣的保護政策到底意義何在?謝寒冰也預估,美國的製造業再給個十年都不會起來,「所以川普這個關稅戰到底有什麼意義?」
相關新聞
中國採購「18萬噸大豆」川普贏了?旅美學者揭1內幕:更具殺傷力
台灣人想法變了?民調曝「畏戰情緒高過統一」 前扁辦主任揭關鍵
砸2千億買F-16V「一架都沒拿到」!名醫酸爆:超時空隱形戰機
最新政治新聞
- 
                    
                        
- 
                    
                        出席邦交國青年圓夢計畫結訓 吳志中肯定學員熱忱專業(38 分鐘前)
- 
                    
                        藍委涉罷免不實連署遭起訴 伍麗華:尊重司法獨立(40 分鐘前)
- 
                    
                        川普有沒有賣台?他揭「關鍵指標」竟是青鳥(42 分鐘前)
- 
                    
                        重建特別條例三讀通過 徐榛蔚:讓光復災區重生(45 分鐘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