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領超2萬息課補充保費 不敗教主曝1招解方

衛福部長石崇良接受專訪時表示,明年將修《健保法》,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網友熱議。(圖/NOWNEWS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衛福部長石崇良為拯救健保,打算修《健保法》,調整補充保費收取方式,消息一出,投資人全炸鍋,不少存股族抱怨季配、月配ETF就無法分散課稅,對此,知名投資達人不敗教主陳重銘表示在臉書中發文表示,股利並不是穩賺,萬一貼息賠錢,還要繳費是有點不合理,不如棄息免繳或選配息少但獲利成長股、「不配息」ETF等。
陳重銘在臉書表示,台灣股市1年發放2兆多的現金股利,是肥羊嗎?除了要繳所得稅之外,健保補充保費新制擬116年上路,優先從「利息、股利、租金」做起,年結算2萬就收取。
對存股族來說,當然要來仔細關心下面3點:
1.扣繳上限:
將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費率維持2.11%。假設年領2000萬股利,原本的上限是1000萬,所以只要繳交1000萬X2.11% = 21.1萬補充保費;如果提升到5000萬,那麼就要繳交2000萬X2.11% = 42.2萬元。
對於股利大戶來說,補充保費只是零頭,最重的還是所得稅,所以通常會開設投資公司來節稅,投資公司也不用繳交補充保費。
2.年度結算:
這個就會打到一般的投資人了,目前的補充保費採「單筆計算」,例如是月配息的ETF,如果每月領1.99萬元,因為沒有超過2萬的門檻,所以不用繳補充保費。如果改成年度結算,那麼一年領到的股利為1.99萬X12=23.88萬,要繳交23.88萬X2.11%=5千元的補充保費。
不過這裡又衍伸出一個問題,過去的補充保費都是直接從股利中扣除(就源扣繳),如果改採年度結算,就無法提前在股利中扣除,所以隔年要結算再申報跟繳費,可以說擾民嗎?
台積電賺到的價差都是免稅的,歡迎推不配息ETF,所得稅、補充保費都免了。
3.如何節省補充保費:
因為費率2.11%並不高,所以不用刻意操作節稅,例如除息前賣出棄息就不用繳補充保費,但是萬一填息又上漲,損失反而會更大;再來就是盡量挑選配息少,但是獲利成長的公司,
陳重銘說,看上台積電的主要原因,就是配息很少,所得稅跟補充保費都少,但是股價因為獲利成長而持續增加,台灣目前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賺到的價差都是免稅的。歡迎投信們推出「不配息」的ETF,所得稅、補充保費都免了,肯定支持!
陳重銘認為,股利繳交補充保費是有爭議的,因為股利並不是穩賺,萬一貼息賠錢,還要繳費是有點不合理。但是現行的制度,都把股利當成所得,可是除息的參考價算法,又不把股利當成所得,這裡有矛盾啊!
例如股價100元,明天配息5元,明天開盤的參考股價是100-5=95元,除息就是把股利從股價中扣除,既然是「扣除」就不應該視為所得吧?如果要視為所得,那麼除息當天的參考股價應該還是100元才對,還是我們變更一下除權息的計算方法?
反正官字兩個口,講到錢永遠贏不過政府,乖乖聽話就對了,就當作愛國,台灣的健保制度也有優點。不然就去開投資公司吧,真正的資產大戶,比較關心的還是所得稅,投資公司有它的優勢,有興趣的請去問會計師。
對此,網友表示「健保是要倒閉了嗎?」、「有夠誇張的啦」、「變相鼓勵全民炒股」、「看來要賣出高股息、高殖利率的股票了」、「當然是正2優先」、「一條牛剝好幾次皮,公司營所稅、健保保補充保費及個人所得稅,不公不義的稅制。投資股票哪有穩賺,賠錢的股票領股息股利,還要繳健保補充保費有天理嗎?」
相關新聞
股民、房東注意!補充保費租金、股利改年度結算 年計逾2萬要繳
「普發一萬」首日湧123萬人登記 今開放身分證尾數「2、3」登記
美股回神走強、AMD領軍AI概念股 台股止跌!開盤上漲189點
最新政治新聞
-
財劃法修法政院尋求憲政救濟 藍籲總預算退回重編
(48 分鐘前) -
中國恫嚇跨境鎮壓 學者:測試民主國家底線與團結
(1 小時前) -
政府採購法拚效率 刪除公開招標需3家廠商開標限制
(1 小時前) -
彰化加速幸福耀進 立委陳素月宣佈參選彰化縣長
(2 小時前) -
不畏威權主義擴張威脅 賴總統:帶領台灣走向世界
(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