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成大罷免工具?司法公信力再陷危機
賴政府上台後,司法檢調第一刀砍向早被蒐證卻遲至賴上蔡下才被收網的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開鍘綠營同志贏得掌聲,不料檢調隨即揮軍鎮壓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司法成功的為賴清德總統下屆大選清除路障。食髓知味,近期針對大罷免,不顧牛刀殺雞之議,司法風暴再向國民黨蔓延。從國民黨地方黨部遭搜索,到黨工與助理被約談甚至聲押,手段與規模前所未見,更與可能涉犯的案件明顯不成比例。孱弱的司法公信力再陷爭議。
民進黨以擅長的選舉操作加上執政優勢,鼓動罷免國民黨立委大有斬獲。國民黨被迫應戰,力圖振作、急起直追,以罷免綠委反制。匆促遞交第一階段罷免連署書時,或許存在不當之處,甚至可能有違法的疑慮。然而問題在於,這樣的違規行為以往並非沒有。過去罷韓、罷梁都有不合規定的連署書經審核後遭到剔除。審核連署書乃中選會工作,檢調不但撈過界,而且動作之大,株連之廣,前所未見。
更值得議論的是,檢調動作幾乎都集中在針對罷免民進黨立委的行動上,而對於同樣遭到檢舉的罷藍行動,卻完全未見檢調關切?不對等的處理方式,讓人不得不懷疑,檢調臣服當朝自動站隊,所謂司法獨立已經淪為口號。檢調偵辦的時間點也令人玩味;檢方選擇在罷免第二階段連署期間大舉出手,恰逢多位民進黨立委罷免危機四伏之際。此舉不僅對參與連署者造成寒蟬效應,也令人質疑檢調是否刻意干預民主程序,試圖以司法手段為綠委解套。
而從懲處的強度來看,更顯得不符比例原則。偽造連署資料固然不當,但在法律上應非重罪,檢方卻以50萬元的保釋金處理相關人員,遠高於日前因案為共諜案交保的20萬元。大罷免從一開始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惡罷比賽。關鍵時刻檢調出手,政治操弄斧鑿斑斑。
一年來民眾對於政治介入司法的議論不斷,台灣司法公信力還倖存否,再度成為話題。以司法對付在野黨,從新竹市前市長高虹安到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均大動作搜索、押人取供,加上黨檢媒一體的輿論操作,幾乎擊潰民眾對司法的信心。過去社會常奚落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民進黨自稱威權受害者以及民主守護者。但多年執政後,當初以對抗威權起家,如今卻被外界質疑,民進黨已走向與當年所批判對象無異的路線。
這一切政治與司法的交纏,最終目的恐怕只是為了讓民進黨重拾「完全執政」的權力。在賴總統僅握有國會少數的情況下,「大罷免」成了民進黨重掌政局的捷徑。如果一個政黨為了權力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那麼當他們再次完全執政時,又會以何種手段對付異己?所謂「屠龍者終成惡龍」,簡單講就是,民進黨真的該想想,是否已經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最新政治新聞
-
-
黃呂錦茹仍可能被押?律師:恐有串滅證之虞
(43 分鐘前) -
林智堅近況曝光!網紅PO合照感嘆
(49 分鐘前) -
外交部:預算刪減護照僅能採購185萬本不足24萬本
(1 小時前) -
【獨家】!!驗收試車管制門轟然躺平超尷尬|八德外役監是否涉包庇引發關注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