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點燃倒閣星火 迫使國民黨中央接招
國民黨面對大罷免一路挨打,在綠營縝密的規畫與行政資源襲擊下,一階連署遠不如綠營,二階連署時更遭檢調大動作搜索。國會在野監督力量不能就此潰散,台中市長盧秀燕與台北市長蔣萬安焦急發聲。外界認為,地方首長喊話凸顯國民黨中央態度消極、反應太慢。事實上,三月就有聲音傳進黨中央,建議國民黨應該化被動為主動,以倒閣反制綠營大罷免,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並未採納。就在國民黨台北市黨部遭搜索後,蔣萬安未與黨中央討論逕自喊出「倒閣」,反映基層心聲之外,也迫使國民黨中央不能再迴避。
從目前幾個進入罷免第二階段的選區來看,藍營確實面臨空前壓力。即便綠營「罷六」最終是否成局尚未可知,但綠營體制內外的政治操作與合作動員能力,已展現出高強度攻勢。對於盧秀燕與蔣萬安來說,若轄區藍委因罷免而落馬,不只是藍營立院監督力道下滑,也讓地方執政面臨更多挑戰,並連帶影響2026的地方選舉與2028的總統大局。
問題關鍵在於國民黨中央對於大罷免的應對消極。朱立倫在大罷免之初幾乎是放牛吃草,眼見情勢不妙,中部等地方陸續傳出倒閣建議,但朱立倫對於倒閣提案始終保持觀望,未能清楚傳遞在野黨應對綠營惡罷的策略。直到日前蔣萬安高喊「倒閣」,也僅換得朱立倫一句「不排除」。這樣的表態,讓人擔心無法凝聚支持者士氣,反而讓外界更質疑國民黨是否具備因應國政風暴的政治判斷與執行力。
從戰略角度看,倒閣的最佳時機,或許早在今年三月朝野因總預算案對峙時就應出手。當時行政院長卓榮泰執意將總預算案提請覆議,藍營可以「行政院不尊重國會」為由提出不信任案,憲政程序上的正當性毫無疑義,或也能扭轉罷免風暴下的頹勢。但朱立倫選擇按兵不動。一直到近日國民黨面臨檢調搜索風暴,或許是另一個契機。但美國在四月初啟動全球關稅混戰,要說服民眾在野黨不是刻意添亂,需有清楚的論述,否則可能遭輿論反噬。但執政黨在關稅戰中荒腔走版的表現,或也能為倒閣助攻,端看在野黨如何出招。
正當性之外,倒閣的風險也不可小覷。重選後在野黨是否仍保有過半席次?民眾黨是否願意共同承擔?賴清德若選擇不解散國會,國民黨又是否有後續應對策略?這些疑問都說明,藍營在倒閣議題上,仍需要更充分的沙盤推演與內部共識。
在大罷免的戰場上,民進黨挾資源優勢主動出擊;藍營卻在被動應戰中節節敗退,甚至因司法搜索與募款限制等被迫收縮兵力。若此時仍僅止於象徵性的集會與口號,不僅無法扭轉民意,更恐淪為民進黨步步進逼的墊腳石。尤其立院若再失藍委戰力,監督制衡將形同虛設,國會一但失守,政策將徹底一面倒,五院制衡的機制也恐淪喪。
政治是選擇,也是責任。朱立倫必須明白,領導不是等待時勢轉好,而是在最困難時刻挺身而出,帶領團隊迎難而上。蔣萬安點燃的倒閣星火,不該只是曇花一現的媒體話題,而應成為整頓藍營、重建民心的契機。若國民黨中央與民眾黨在野國是會議後,仍決定不發動倒閣,也應提出對應執政黨進逼的辦法,勿讓支持在野黨的選民信心潰散。
民主制度需要在野黨一起呵護與努力,我們需要一個有行動力與戰略眼光的在野黨,而不是一個只會開記者會、無作為的空殼政黨。罷免風暴已至,若再無明確方向與堅定領導,國民黨距離執政更加遙遠之外,也將把台灣推向無法有效監督的獨裁之境。
最新政治新聞
-
快訊/黃國昌稱「倒閣救不了台灣」 朱立倫贊聲:要倒的是賴清德
(22 分鐘前) -
軍公教加薪3%何時入帳? 卓榮泰:5月開始發放
(27 分鐘前) -
卓榮泰:行政院將會針對總預算及財劃法提釋憲
(38 分鐘前) -
教宗方濟各逝世 綠委:悼念團首選就是總統
(39 分鐘前) -
川普的國安團隊崩塌?教授:國防部長會被換
(4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