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柯文哲到黃呂錦茹 司法雙重標準再掀波瀾
檢調針對在野黨搜索調查,再度演出「就是要羈押」的戲碼。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因涉嫌參與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過程中連署疑似造假,捲入司法風暴。檢調以前所未見的積極態度介入罷免連署,還堅持聲押。首開羈押庭遭法院駁回,再提起抗告。這樣反覆的程序,與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遭遇如出一轍。大罷免是否淪為大清算?司法對「羈押」標準的不一致,讓外界質疑,羈押是否已成政治手段。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等案遭到羈押禁見,至今近八個月。去年9月,檢方聲押柯文哲,一度由法官朱家毅裁定無保請回。檢方抗告,另由同庭法官呂政燁裁准羈押禁見。當時,同一庭庭員對裁押出現不同見解引發社會爭議。司法公信力跌宕尚未修復,如今國民黨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再度面對同樣的問題。
正當罷免二階連署進行如火如荼,檢調大動作搜索國民黨北市黨部, 17日清晨黃呂錦茹等到案,檢方聲押黃呂、台北市黨部書記長初文卿、總幹事姚富文、第一區黨部執行長曾繁川,法院審理裁定姚、初羈押禁見。法官陳采葳認為檢方聲押黃呂屬「推論」性質,當庭釋放。台北地院認定,卷內並無任何供述證據或者客觀的證據,可以證明黃呂經手提議人名冊。法官認為不能只因為她身為國民黨台北市黨部高層,即推論她同意或指示偽造提議人名冊。
一如柯文哲案,檢方鍥而不捨,針對黃呂錦茹部分提出抗告且抗告成功。高院合議庭將全案發回更裁,而且認定內容大逆轉。台北地院25日重開羈押庭,大約2小時訊問後,裁定黃呂羈押禁見。這樣的劇情發展,堪稱複製柯文哲案。面對在野黨,再度出現司法判定標準不一的奇怪情節。
「昨日民進黨、今日國民黨、明天任何人。」司法以破天荒的規模搜查柯文哲,如今又在爭議聲中介入罷免連署調查,羈押黃呂。針對在野勢力,司法動作一再突破界線。社會質疑罷免連署有效與否自有中選會處理,何勞檢調伺候。即便是涉嫌偽造文書,刑期五年以下的犯行,需要羈押?檢調針對在野黨案件似乎總是格外賣力,不只對小鳥,就算是隻小毛毛蟲,一律重砲攻擊。
前總統陳水扁語重心長,疾呼綠營後進,除了不能意見不同就說人家是「XX同路人」,也一針見血指出「總統的手不能伸進司法與媒體。」他說蔡政府以司法改革為號召上台,但八年過去,改革不僅未見成果,反讓「需要被改革的人主導改革。」司法是否成了執政黨政爭的工具,老學長或許不便明說,但民眾不能不察。
最新政治新聞
-
陳柏惟告發當年罷團涉「死亡連署」 怒嗆:不讓作弊的人繼續囂張
(4 小時前) -
赴台南與傳產業者座談應對「對等關稅」 賴清德曝對美貿易談判有5策略
(5 小時前) -
力挺盧秀燕!這縣長喊:政治仇恨需女性溫暖
(5 小時前) -
花蓮民意炸裂!他曝罷免傅崐萁只剩最後一步
(5 小時前) -
罷免葉元之告急?他曝:有一種人還沒來連署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