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5-04-29 | 品觀點

25萬人民怒吼 民調下滑 能否喚醒賴總統拚經濟

總統賴清德上任即將屆滿一周年之際,最新公布的《美麗島電子報》四月國政民調揭示一項重要轉折:民眾對賴總統的不滿意度首度高於滿意度,形成所謂的「死亡交叉」,民眾信任度亦驟降8個百分點。孰令致之?政治內耗、行政空轉、外貿失利。賴總統就職演說期許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可惜舉措結果大多背道而馳。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還是施政重心擺錯了方向?





426凱道集會號召逾25萬人在總統府前抗議,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反映出一股不容忽視的基層情緒。果然在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中,民眾對賴清德總統的不滿意度首次超過對總統的滿意度。賴政府上台未滿一年,就遇支持度的死亡交叉,賴總統還要繼續忽視嗎?對凱道上的台灣人民,可以逞口舌之快,要民眾到天安門去,民調結果又能喚醒賴總統幾分?





過去的民進黨逢中必反,現在的民進黨變本加厲。逢反對意見一概充耳不聞。因此我們看到民進黨前輩接連發聲,提醒當家不應鬧事,不能亂貼標籤。但大罷免所引發的仇恨、對立沒有稍歇,甚至連司法都大動作介入罷綠連署,遭民眾質疑「辦藍不辦綠」。賴總統多次公開談話言必稱團結,卻鮮見對朝野的對立進行有效平撫。





如果現世安穩,民進黨或許尚能在綠營基本盤的捍衛下,大搞內部鬥爭。可惜,全球正迎來國際經貿詭譎多變的關鍵時刻,賴政府應該沒有時間與心力耗費在內部政黨之爭。但大家感受到的卻是,面對如此經濟變局,政府寧可把台積電拱手讓美,也不願意與在野黨共商大計。蔡政府時期,台積電赴美投資,規模有限且獲得美國補助承諾。馬政府時代,中國大陸也曾要求台灣關鍵產業前往投資,馬總統擋掉了提議。台灣原有的審核機制與在野黨的制衡,在政府對外談判時或許都能發揮一定角色。





值得關注的是,台美關係近月呈現微妙變化。川普重啟對等關稅政策,台灣出口產品遭課高達32%的關稅,即使如台積電般的龍頭企業積極赴美設廠,亦難逃重稅,顯示單靠對美投資與採購示好,無法換得經濟實質利益。事實上,根據美國智庫的調查,即便是民進黨支持者對美國的信任度,也比去年下降14%。可見,美國不再是台灣民意中的「無條件盟友」,賴政府若未展現更平衡的外交談判策略,勢將損及民眾信任。





經濟問題才是真正核心。正如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時即以「讓美國再度偉大」,要讓製造業重返美國、降低人民失業率,贏得總統大選。亦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台灣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家正面臨關稅與全球景氣放緩的雙重打擊,民眾實際感受的是嚴重通膨與薪資停滯。大罷免顧不了肚子,民意下滑不難理解。





民主政治的根本在於民意。當滿意度出現警訊,當民眾對執政信任下降,賴總統及其團隊唯有回應民間實際痛點,擺脫政治對立,重建與美方的對等對話基礎,並全力拼經濟,方能重新贏回人民的支持與信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