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4° / 28° )
氣象
2025-09-23 | 品觀點

最新政黨數據出爐!民眾黨靠「這件事」聲量超車國民黨

兩輪「大罷免」8月底落幕至今近1個月,台灣政壇依舊風起雲湧,藍綠白都有各自重要議程。執政的民進黨方面,行政院宣布進行小幅內閣改組;國民黨則積極進行黨主席改選作業,總計有前立委鄭麗文、立院黨團書記長羅智強、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副主席郝龍斌、前國代蔡志弘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等6人完成登記;而因被控涉入京華城弊案遭羈押禁見逾1年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於9月初以7000萬元交保,也吸引社會輿論高度矚目。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7月底首波大罷免投票落幕至今的網路輿情聲量表現。結果發現,若單論整體聲量,民進黨每週平均聲量突破百萬則,遙遙高於其他兩黨,不過整體聲量走勢逐漸下滑,自8月17日至8月24日達到單週超過120萬則高峰,主因為「823罷免」及「核三公投」帶動整體聲量,但直至9月8日至9月14日當週聲量剩下約僅100萬則左右,領先優勢逐漸縮小。



國民黨方面,每週平均聲量落在75萬則左右,聲量高峰集中於8月4日至8月10日、8月17日至8月24日之間,兩週都創下單週超過90萬則紀錄,主因為「反惡罷」及「反綠」相關論述,但隨著罷免落幕聲量趨緩,9月8日至9月14日降至70萬則左右,排名該週三黨之末。民眾黨部分,每週平均聲量約51萬則左右,前期及中期聲量表現平平,7月28日至8月3日單週僅11萬則左右,遠低於藍綠,但之後聲量穩步上升,直到9月後連續兩週單週聲量均達到75萬則左右,與國民黨黃金交叉,主因為柯文哲交保、北檢抗告失敗等話題帶動。
最新政黨數據出爐!民眾黨靠「這件事」聲量超車國民黨

總體而言,民進黨雖然目前仍是總聲量領頭羊,但其聲量自8月起緩步下滑,議題主導力正逐漸被消耗中,而國民黨更是在罷免之後聲量急速下滑,被因柯文哲案受到矚目的民眾黨超車。不過,數據結果也顯示民眾黨聲量高度仰賴柯文哲個人的司法事件,屬「事件驅動型聲量」,雖能有快速拉抬、衝高聲量的效果,但可持續性、正面轉化效果仍須觀察。同時,若加總在野藍白陣營,其聲量合計是遠高於執政的綠營,若未來仍無法提出新政策或亮點,有效主導議題,恐怕在網路輿論戰又會陷入「被動挨打」的狀態。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透過主題風向分析近期社群平台上對「司法」相關討論,在熱門的討論面向中,受到柯文哲案影響,高達52%的聲量聚焦「認為政治干預司法」等論述,10.5%直接點出「批評柯案是司法迫害」,9.7%聚焦「批評司法淪為民進黨的」,7.4%提到「認為台灣司法是笑話」,6.7%指出「認為賴清德控制司法」,5.3%聯想其他政治話題「批評共諜案20萬就能交保」,4.3%指稱「批評台灣司法已失去公信力」,只有4.1%表示「司法加油/檢調加油」。整體風向幾乎一面倒地質疑司法被作為政黨鬥爭工具,相關討論也並非聚焦案件而是高度政治化,顯見網友們對於司法信任度極低。
最新政黨數據出爐!民眾黨靠「這件事」聲量超車國民黨

根據媒體報導,近期政黨民調變化不大,藍綠白維持在2成5、3成、1成5左右的支持度,然而此次網路數據分析結果顯示,9月以來隨著柯文哲交保及相關新聞話題曝光,民眾黨的網路聲量出現暴漲,甚至超車國民黨的網路聲量,後續這股聲勢是否具備可持續性,甚至轉化為實際政黨支持度,值得持續觀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