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17項指標因應青少年犯罪 蘇俊賓:最關鍵是再犯率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行政院會20日針對兒童及少年犯罪預防方案進行討論,內政部為因應兒少犯罪態樣隨家庭、社會背景等因素有所變化,已重新研擬架構及預防策略,規劃以三級預防理論作為架構,包含針對兒少落實宣導教育拒絕犯罪、偏差兒少家庭支持預防犯罪以及觸法少年密集輔導避免再犯等措施。計畫中,由各部會訂定17項監測指標。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指出,支持政院計劃將各部會的角色積極納入,但也直言,現有的計劃是否有成效,資源是否真正能導入到需要的司法少年或曝險少年,進而讓少年脫離原本的風險循環中,會是關鍵。
蘇俊賓表示,以往,對於各單位投入司法少年、矯正教育以及各項支援措施都只看到投入的統計,很少看到後續的追蹤指標,以拉長的週期來看待「有多少少年真正離開原本的犯罪循環」?蘇俊賓以內政部統計的近十年犯罪人口統計為例,觸法少年的犯罪人口率提高了將近五成,達到11785人。
蘇俊賓表示,桃園市嘗試統計,了解矯正教育是否有成效,發現一年內再犯率竟高達63%,顯示現行系統僅能短暫延緩問題,未能提供長期解決方案,也沒有真正幫助到少年,並給這些需要支持的少年賦能進而有足夠的條件脫離原本的循環。
蘇俊賓表示現有的支援體系,是否有辦法讓青少年避免觸法、一但觸法後,矯正教育與輔導體系是否能發揮效用,是這個計劃成敗的關鍵。
蘇俊賓於院會中提醒,風險辨識資訊未整合、介入輔導能量不足、缺乏後續追蹤機制是地方在執行少年輔導中工作中最大的困境,唯有補足現有計劃的不足,整合跨部會的風險資訊、量身訂作觸法、曝險青少年的輔導與追蹤模式,才有機會打破現有的負面循環。
蘇俊賓舉例,除了警政署管理的資料庫,各個部會都有掌握到與青少年曝險直接、間接的資訊,例如衛福部的毒品防治、教育部的中輟生輔導、春暉專案等資訊,這些資訊都有專屬的支援體系卻無法整合與發揮綜效,系統與輔導資源的整合除了可以提高覆蓋率,也才有機會建立智慧提高風險的預判能量讓支援體系可以及早介入。
另外,對於現有的支援體系,包含教育部、文化部的輔導能量、以及勞動部的職業訓練能量,對於三級預防理論中的初級預防雖有一定程度的成效,但對於偏差、曝險、中輟少年,則是看得到用不到的支援。
蘇俊賓以地方少輔會實際上輔導的案例說明,現有的資源多數為非高風險青少年所設計,不論是暑期夏令營、職業訓練等,立意雖好,但真正的高風險青少年的參與率與完訓率是極低的,除了經濟壓力、同儕的環境與成就動機都不同,讓青少年完訓的難度遠遠高於平均值。所以充分理解青少年的需求與量身訂製的職訓與輔導資源十分必要。部分曝險青少年無法接受長達三個月的職訓,因為短期生計已是當務之急,外部的誘因也大。
完訓之後的運用渠道也會是相當大的挑戰,桃園市也曾經洽詢企業協助,但成效不彰,因此轉向與職業工會合作,透過師徒制提供高度客製化的職訓,「未來工匠崛起培育計畫」幫助青少年建立可持續的職業技能,此一模式的接受度稍高,但成效仍有待觀察。他以此案例呼籲中央加強資源投入,與地方攜手制定更貼合需求的輔導策略,共同提升輔導成功率。
最後,輔導後的青少年,或者矯正後的青少年「後來怎麼樣了」?這個問題應該是這個計劃最核心需要關注的議題,如果缺乏後續追蹤,過程中的投入根本無法驗證是否真正有成效。從內政部統計的青少年犯罪人數持續上升,和桃園市所進行一年期的矯正教育司法後追統計,犯罪率持續增加、再犯率更比想像的高是不爭的事實。
蘇俊賓強調,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全社會的共同挑戰,僅靠單一機關或地方政府難以解決。他呼籲中央各部會攜手合作,充分整合資訊與資源,確保青少年獲得真正有效的幫助。
對此,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表示,蘇俊賓提出的建議涵蓋多層面,值得重視,尤其矯正教育的成效需仰賴社會與職場的接納,但青少年需要特別保護,推動相關措施也必須謹慎。卓院長並指示各部會應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全面提升預防犯罪的效能,為青少年創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更多新聞推薦
● 羅文嘉批中方與我交流常出爾反爾 證實海基會副祕在苗栗約晤鄂台辦主任最新政治新聞
-
千錘百鍊 捍衛清白 林岱樺聲明
(1 小時前) -
中國若犯台是否出兵防衛 盧比歐:反對強行改變現狀
(1 小時前) -
林岱樺胞弟與服務處2員工交保 法院裁定理由曝光
(2 小時前) -
回嗆陳玉珍「丟掉那隻要飯的碗」 饒舌歌手:我就是來要飯的
(2 小時前) -
哈利法克斯論壇落幕 林佳龍:感謝分享台灣故事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