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6° / 24° )
氣象
2023-12-28 | 優傳媒

耿榮水兩岸論衡》台灣「三年之艾」何處尋?

耿榮水兩岸論衡》台灣「三年之艾」何處尋?

台灣年輕世代的迷惘愚痴與向下沉淪趨勢如何加以遏止化解?古人開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處方,作為解決之道。面對近四十年的偏頗離經,一時還真沒有立竿見影之策,當今台灣的"三年之艾"何處尋?筆者尋思大概只能從三個面向思考。(圖/取自網路)

作者/耿榮水

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最近發表批判台灣現行108課綱為"無恥課綱"視频,瞬間火爆華人社會,也驚動台灣朝野各界。一位高中教師一席話,竟然發揮遠比大學教授還大的影響力,寧非咄咄怪事?

如果僅從教育層面探討,恐無法窺其全豹,還得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多面向調訪研析。

教育從來就是達到政治目標的工具。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却未得其詳,沒說所傳何道?所授何業?所解何惑?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說得比較明確具體。實則細究,古今中外教育源頭都與政治息息相關。

李登輝當權12年以來,積極推動政治本土化,教育也逐漸向"去中國化"移動,加上阿扁執政8年,課綱、教材更朝向台灣在地化發展,杜正勝還提出獨創而晦澀難懂的"同心圓史觀",揚棄傳統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歷史解釋,意圖讓台灣年輕一代與中國大陸脫鈎,加之馬英九忽視了"去中國化"教育的嚴重後果,當政8年期間未能及時撥亂反正,終於在二十多年後爆發了波濤洶湧的"太陽花"學運,一發不可收拾。

自此台灣國家民族認同危機即江河日下,導致蔡英文再連續當政兩任,以迄於今舉世滔滔,竟令絕大多數台灣民衆皆曰"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連文化也泛政治化,強調台灣文化業已獨立於中華文化之外。

耿榮水兩岸論衡》台灣「三年之艾」何處尋?

台灣40年來經濟繁榮的表相,掩蓋不了社會財富分配日益不均、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真相,尤其年輕一代成長於安定舒適、不知動亂飢餓為何物的年代,養尊處優環境造就了七〇年代的"草莓族"、八〇年代的"水蜜桃族"、"豆腐族",甚至今日多數不婚、不育、不買車、不買房、低水平消費的"躺平族"、內捲現象比比皆是,在錯亂困惑的政治認知之外,還多了一層人生目標與價值信念的迷惘。

在台式民主摧化之下,政客為求勝選,不思領航良善政策方向,引導主流民意,反而為了製造聲量,刻意隨波逐流,進入有心人士設計編製的思想框框中,更讓原本知識水平不高的台灣選民無所適從,甚或異化質變為民粹主義,走向民主專制偏鋒。如今號稱亞洲"民主燈塔"的台灣,其實正在邁向西方民主潰敗與崩解的道路之上,尤以年稚輕慢而涉世未深的一代為最。

現今年輕一輩在兩岸關係上,最讓人擔心而無法自圓的矛盾思維,或者是內心充滿的幾個不自信與明知故犯:

一一明知中共有其社會主義體制優越性,已經走出自己的道路,却不願面對現實,盲目信仰西方政治制度,無視其弊端與侷限性,還且妄言普世自由民主人權價值。

一一明知國際政治现實無情,不可充當強權棋子,却又心存僥倖,認為民主陣營團結真有力,希望臨危時刻能獲得國際支援,妄想最好強權能夠出兵保護,台海即可安全無虞。

一一明知中共已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陸市場超大,台灣不能放棄,却又不斷挑釁大陸底線,得了便宜還賣乖,尤其經常違反經濟規律,製造人為障碍。

一一明知兩岸要和平,不能有戰爭,持續維持安定平穩生活現狀是最佳選擇,却又掉入當局"抗中保台"宣傳陷阱,迷信"四個堅持"的正義凛然,未能尊重大陸制度,刻意挑起兩岸對立,無視大陸人民日益仇台的民族情緒,包括可能帶來的兵凶戰危風險。

一一明知中共勢大,不可能容忍台獨,却又聲稱不願统一是台灣主流民意,以為可以封閉鎖島,關起門來搞獨立,更不想上戰場為台獨付出代價。或者創造憲法所無的"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名稱國號,以為可以魚目混珠,自欺欺人。

台灣年輕世代的迷惘愚痴與向下沉淪趨勢如何加以遏止化解?古人開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處方,作為解決之道。面對近四十年的偏頗離經,一時還真沒有立竿見影之策,當今台灣的"三年之艾"何處尋?筆者尋思大概只能從以下三個面向思考:

耿榮水兩岸論衡》台灣「三年之艾」何處尋?

一是以更寬廣的視野,敞開胸懷,走向國際社會,特別是要走進兩岸,多比較東西方制度優劣,多看看別人長處,再看看自己短處,然後截長補短,尋找最適合台灣自己發展的道路,切勿坐井觀天,固步自封。

二是早日面對現實,徹底改變調整過去的反共殘念,重新認真思考,同樣是華夏炎黃子孫,何以對岸不學西方那套而走自己的路,在同樣時期內却能迅速發展壯大,達成有志之士一百多年來的富國強兵目標理想?

三是放棄狹隘的島國意識,包括要走出台獨死胡同,放開心胸,小則務實紮根,尋求台灣自我保全生存之道,切忌無端挑釁對岸;大則迎向屬於中國人新世紀的到來,兩岸同胞共築"中國夢"的實現,方為海內外有識之士必由正道。

明乎此,對於台灣即將到來的2024大選,或許都沒有最佳選擇,但總要走出第一步,答案應是不辯自明,再清楚不過了。

(作者言論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耿榮水,資深媒體人,祖籍褔建詔安,出生於台灣苗栗,遷台第七代,嘗戲稱為「真台胞」,以別於1949年來台之「假台胞」。

早年曾在《中國時報》丶《自立晚報》任職,先後主編創辦《縱橫》、《前進》、《雷聲》丶《薪火》等多家黨外雜誌,著有「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丶「孫立人事件始末記」等書,筆鋒深刻犀利,突破戒嚴時期諸多禁忌,曾為臺灣言論自由做出貢獻。

中年熱衷頻繁於兩岸交流,見證兩岸實力之興衰起伏,包括大陸30年來改革開放之艱辛曲折過程,有第一手之見聞資料。

現於故鄉自建「拙廬」書屋,整理一生可資紀念之重要文章、見聞、筆記等,擬適時出版,名曰「拙廬雜記」。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