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4-05-27 | 優傳媒

東皋採菊集》國會改革誰無恥?


東皋採菊集》國會改革誰無恥?

柯建銘在被黃國昌指稱「硬拗而無恥」之後,也在近日記者會上,大罵黃國昌是「四百年來寡廉鮮恥第一人」。但從過去主張國會改革的歷程與個人社會信譽度來看,誰才真正的無恥呢?想來善良人民自有公斷。(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國會改革法案引起社會紛擾,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曾痛責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無恥硬拗」,並對新任總統賴清德提出質疑問「看得下去嗎?」柯建銘則在近日的記者會上大罵黃國昌是「開台四百年來寡廉鮮恥第一人」。就歷來國會改革的過程、個人在社會上的信譽度、以及執政後便兩套標準而硬拗的情況來看,誰是真正的無恥,社會上多數善良人民應已有公斷。

台灣的「民選總統制」走到「民選皇帝制」,導致民主法治的實質敗壞,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台灣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完全失去制度上的制衡。除了司法、監察的可信度被大多數人民看輕外,立法院更欠缺如美、德、法等國家的實質調查權與官員任命的聽證權,若執政黨再掌握立法院多數下,立法院常淪為行政院的「立法局」,讓台灣民選總統幾乎可以妄所欲為、乃至無法無天。

國會制度不健全 民選總統成民選皇帝

在黃國昌、羅智強等立委陸續提出民進黨與柯建銘過去在野時期都曾倡議「國會改革」的證據後,柯建銘在5月26日星期天,不嫌麻煩的召開記者會「自我表白與清洗」一番,其中的種種言詞,看在多數善良百姓眼裡,頗符合黃國昌所形容的「無恥硬拗」;讓人不免連想起一句俗話:「人不要皮,天下無敵」。

黃國昌在其臉書中以「臉皮是鱷魚皮做的嗎?」形容柯建銘的無恥硬拗;柯建銘則以更強烈的「四百年來寡廉鮮恥第一人」痛責黃國昌,其手法,正符合近8年來民進黨執政過程中,當被戳到執政弊病與兩套標準的痛處後,民進黨相關人等必然以烏賊戰術抹黑對手打混仗,以圖在公眾視界中達到混淆視聽、拖對手下水的目的。

而柯建銘在自我辯解、自圓其說的手段與方法上,確實有其聰明之處;把本來符合各先進民主法治國家都具有的國會調查權、人事聽證權,以及自己曾主張的總統至立法院即問即答等,硬拗成是(台灣的)國會擴權;對於自己曾主張的國會改革內容,也敢於自稱「當時是基於政治攻防手段」。

自圓其說種種言行 讓人聯想乾隆時的和珅

不知為什麼,柯建銘的種種言行,總會讓人聯想起影視劇中清朝乾隆時期「和珅」的角色;那種為了個人及私黨的私利私慾,而能在乾隆面前將死的說成活的、什麼死人勾當都可以和忠君愛國、人民至上扯在一起的大奸臣。就和珅這種大奸臣角色,不論是在中華民國歷史、或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歷史,基本上就是禍國殃民的歷史定位。

就其個人在台灣社會的信譽度上,我們大膽假設,如果今天是柯建銘與黃國昌兩人分別代表民進黨與在野聯盟參選總統,黃國昌至少拿下六成以上的選票,而柯建銘恐拿不到兩成;相信支持賴清德的選民中,應有很多人寧願放棄投票而不想投給柯。

原本以為,賴清德在就職總統後,雖對兩岸關係的進一步良性交流難有期待,但至少在內政上,若他真的願以「清廉勤政」為他「深愛的這片土地人民」奉獻心力,對台灣社會的健全發展也是一大功臣。然而,看他上任以來對國會改革的態度與作為,不但對台灣民主制度的健全發展不想有所作為,還變相鼓勵那些在國會外抗議改革正當性的所謂「社會運動者」;想來台灣民主政治要向上提升,真的只有寄望下次的政黨輪替了。

對賴清德難有寄望

依「正常理論」而言,民主選舉制度如果真是「普世(好)價值」,理論上,應該是在民主發展道路上,會發揮「汰惡揚善」的機制,讓從政者的品質經過民主選舉制度愈來愈好,並因「好」的政治人物能不斷的改善體制缺失,最終也會讓整個社會人民的總福址及平均福址大幅提升。

然而,台灣這套東缺西落的民主制度,至今卻仍讓只有四成得票率的總統得以代表「少數民意」治理台灣;而總統就任後,又從不思改革國會讓台灣民主政治真正落實民主制衡、以達清廉執政之效,放任眾多牛鬼蛇神政商勾結大玩暗盤交易等遊戲,致令台灣淪為李遠哲口中「更加腐化」的沉淪之島。

從1月總統暨立委選舉至今僅四個月,藍、綠、白的選民支持結構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動。民進黨的執政貪腐經過大選過程的充分揭露,卻仍有3成多的政黨票,顯示這中間的許多支持者只講顏色而無法以是非說服;國民黨的死忠者也有3成多,而唾棄民進黨貪腐並厭煩國民黨的民眾也有369萬票支持柯文哲,這些人更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支持意向。

民進黨號稱「0524社運」集結了上10萬人到場抗議藍白立委的國會改革;但這場民進黨所稱的「社運」,只一再強調國會改革的「程序正義」,卻無力於辯駁國會改革實質內容的「正義性」。而當藍、白兩黨各自皆提出說明程序與內容的合法與合理性,聚集民眾中許多所謂的社運人士或政治人物乃只會叫囂「台灣國會香港化」、抺紅藍、白立委是中共同路人,而完全不理會國會改革實質內容,對台灣的民主法治發展歷程的向上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關鍵效益。這場「社運」,可說是台灣自解嚴以來最貧乏無力、毫無正義血色的「街頭聚會」。

那些只為綠黨私利而不顧台灣社會向上發展的惡質政客,縱使能動員50萬人上街頭,也不過就是賴清德得票數的十分之一,在不具正義性與正當性之下,有何「社會正能量」可言?難道其餘8百多萬選民支持的藍、白兩黨立委,會怯於這種群眾街頭聚會而不敢推動「正義且正當」的國會改革嗎?想來應該不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東皋採菊集》國會改革誰無恥?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