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敏新思路》為什麼GDP成長百姓卻更苦?
GDP數字的成長並不等同「全民富裕」。經濟成長的果實多集中於少數富人,而勞工的實質收入卻因物價上漲而逐年縮水;實質經常性薪資的連續三年負成長,對一般民眾而言,更無異是雪上加霜。(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行政院於8月15日通過了新一期的「國家發展計畫」,宣稱2027年台灣人均GDP有望突破4萬美元。乍聽之下,似乎是台灣經濟突破的重大喜訊!問題是,再怎麼光鮮亮麗的數字,如果無法貼近事實反應人民的實際所得,或與時俱進的改善民間生活,終究是空洞的數字遊戲。
GDP(即:國內生產毛額),係為反映的是一個區域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生產出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台灣目前計算GDP是根據支出面來計算GDP,包括個人消費、國內投資、政府支出和進出口差額。祇是這其中,政府支出與公營機構及政府投資就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也就是說,近年來台灣的GDP成長主要來自政府歲出的大幅增加。自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政府歲出預算從1.99兆元迅速擴張至明年度的3.2兆元,成長速度驚人。這種急速擴張的數字,雖然意味著透過公共建設以推動經濟增長,但未必反映人民的生活改善。
也因此,GDP數字的增長並不等同於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畢竟,政府巨額資金投入推動基建和公共項目,雖然能讓GDP亮眼,但是一般民眾,特別是中低收入階層,未必能從中受益。簡言之,GDP數字的成長並不等同「全民富裕」。
尤其,台灣的貧富差距正在擴大。根據吉尼係數的變化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已從2016年的0.336上升至2022年的0.342。也就是說經濟成長的果實多集中於少數富人,而勞工的實質收入卻因物價上漲而逐年縮水。此有2023年實質總薪資為近七年首度負成長,減幅則創下歐債危機以來,近11年最大負成長等,足以驗證;而實質經常性薪資的連續三年負成長,對一般民眾而言,更無異是雪上加霜。
可見,物價持續上漲無疑是足以壓垮民眾的最後一根稻草。尤其在房價、食品價格、水電費用等日常生活成本不斷攀升之下,民眾的生活壓力倍增。特別是低薪族群的收入增速根本無法趕上物價的上漲,也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月光族」的困境持續上升,部分家庭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開支都難以維持。
衆所周知,擦脂抹粉無法解決病症;但高高在上的官員們卻仍舊選擇視而不見,期冀透過高調宣傳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的「成就」,掩飾民眾的真實生活?豈不知一味透過增加政府歲出,獲取GDP增長的表象,卻忽視收入分配不均和實質薪資停滯的後果嚴重,更將造成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經濟結構出現過度依賴政府支出的模式時,資源就越來越集中於少數族群和特定產業;而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則被邊緣化,導致多數勞工無法從中受益,經濟發展的成果無法普惠全民。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度依賴政府支出和少數產業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必須儘速縮小貧富差距,並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以降低不必要的內部衝突和維持社會和諧。
總而言之,期冀政府別再話術治國,更別再假藉自我感覺良好的數字忽視實質收入的提升和貧富差距的縮小。畢竟,無法普及大眾的亮點,終究無法解決民間疾苦,無法確保台灣的安定。
拜託執政者務實的關注國人的實際需求,在制定國家政策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確保國人的利益。唯有如此,民主體制才有意義,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實質的改善。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最新政治新聞
-
林佳龍特使團帛琉車禍 外交部:受傷人員已返台
(12 分鐘前) -
把總預算審查變成造謠抹黑大賽|張啓楷:只有集權國家才像民進黨說預算不能刪
(46 分鐘前) -
反打假球簽賭 南檢舉辦統一獅法治教育
(55 分鐘前) -
高雄地院攜手港務公司 共推春聯送福廉政宣導
(56 分鐘前) -
文化部誇海口2027台漫超車日韓 被藍委電爆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