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東德統一德國紀念日 一起騎車去「開封」
在「夜騎開封」中出現許多歡樂興奮、人類「眾從」行為的現象,也有因放任而脫序,引起批評顧慮,導致「先開後封」的結果。都呼應本專欄一貫提醒的「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正好再做一次綜合檢討。(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
1990年柏林圍牆「開封」後兩德統一,東德出身的梅克爾於2005年11月22日成為德國總理一直到2021年底,是德國統一後任期最長的總理,以一般人的「屬地」認知,可稱「東德統一了德國」。
更深入的觀察,則是德國的人民、制度統一了德國,且為史上唯一和平統一的國家,與台灣是史上唯一和平由「訓政進入憲政」的過程,共同成為人類的典範。
在紀念兩德「開封」統一的同時,大陸也正興起一起騎車去「開封」的風潮,同樣反映了大陸人民、制度在變遷的許多命題。
在「夜騎開封」中出現許多歡樂興奮、人類「眾從」行為的現象,也有因放任而脫序,引起批評顧慮,導致「先開後封」的結果。都呼應本專欄一貫提醒的「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正好再做一次綜合檢討。
我們挑出幾項足以舉一反三的議題:誰統一誰、夜遊與自由、共享單車與公共政策。
德國、大陸都已先後「開封」,台灣要負起先導實驗者的責任,更要在思想上領先「開封」。
沒有誰統一誰 而是尋找共同生活方式
東德的梅克爾擔任總理,為何如此自然?因為兩德同文同種,所以沒有誰統一誰的問題,完全基於人民漸進選擇共同的生活方式。
正如民進黨創黨元老們所制定代黨綱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其結論宣示為:「從雙方在歷史上、文化上、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各位讀者可以發現,宣示中的「雙方」若換成「兩德」,或「兩岸」,都可以共同適用。這是民進黨創黨元老們觀察兩德「開封」的結論,也是對兩岸「開封」的期許。
台灣與大陸的發展,不論名義怎麼稱呼,實質都是實踐國父「軍憲政-國家階段性發展」,台灣已進入「憲政初步」,而根據大陸前總理李克強的分析,大陸仍在「訓政」階段。(「訓政」是指「政治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其知識意義,請參考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台灣在前進期間的趣事、糗事、錯誤、成就,大陸也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未來也必然將發生,包括實質相同的「夜騎開封」。
十八王公吃肉粽 夜騎開封嚐湯包
台灣在1970年後,國家財富逐漸分享給人民,年輕人開始有能力擁有可以自由馳騁的機車,有幾位年輕人想到,周末晚上去北海淡金公路跑車,順便到「十八王公廟」吃肉粽。
當時媒體沒有現在發達,但幾傳之後,加上民俗信仰與求財迷信,也創造出風潮。當時後段路不寬,沿途人龍連結可以長達6公里。所有大學社團活動,一定必須有「夜遊十八王公廟吃肉粽」,我也因此去了好幾回。
現在舊「十八王公廟」旁還有一塊比「西門徒步區」還要龐大幾倍的商場廢墟,可緬懷當年的盛況。
「夜騎開封」走紅源自今年6月,開始也只是有4位鄭州的女學生,忽然興起,夜間騎著共享單車,去五十公里外的開封品嚐當地的灌湯包。她們回來在網上發布了夜騎開封的經歷,在網路高效的傳播下,立刻引起了共鳴,造成夜騎開封滾雪球式規模,1夜將近20萬人參與。
不論肉粽或是湯包,都只是一個藉口式的象徵。
真正的原因就是在有能力之後,「我就是想自由一下」。
這就是「人類需求金字塔」,在物質滿足之後,一定必然追尋向上的抽象自由需求。
而一旦有人可以實現,所有人都會蜂擁而上,形成「眾從」結果。
這種需求追求的升級,也絕對不會止於肉粽或是湯包,未來一定會更發展到更多不同廣泛的方向。(請參見本專欄《為何大陸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金字塔的解答》)
歡樂可能產生困擾 公共政策可以攻錯
台灣「夜遊十八王公廟吃肉粽」後來發展出了一些憾事,因為光吃肉粽,好像已經不夠刺激。前往「十八王公廟」的前段有一條非常寬大的「大度路」,有些年輕人便在此展開高速颷車競賽,經常發生重大車禍,造成警察不得不前往嚴格取締。
人性又有「愈禁愈旺」的趨勢,這種「被警察追」的勁頭,竟轉往南部警力比較少的鵝屏公路去颷。當時流行1男載1女,也還沒有必須戴安全帽的法律,結果連續發生致命車禍,一對對年輕美麗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夜騎開封」同樣發生問題,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這場「單向騎行潮」,騎共享單車從鄭州前往開封,再乘其它交通工具返回,導致短時間內兩座城市的共享單車調度出現危機。
開封市民突然面對大量新增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帶來的路面擁堵,從照片可知,大陸多家共享單車採用無樁技術,雖然有設置電子圍籬,但因為自行車可被移動,當電子圍籬滿站,民眾無法還車時,仍有可能會把圍籬內的車子拉出來,把自己的車停進去,形成照片上所顯示車子堆疊,東倒西歪,且超出電子圍籬區,造成環境混亂,交通無法動彈。
同時,鄭州是一個高度依賴共享單車的城市,夜晚出發的騎行潮,使鄭州市民第二天早上,面臨上班無車可用的困境,怨聲載道。
這個問題在台北出現過,也經實驗研究,而有了解決方案,就是採用實體柱子系統,據全球共享單車城市的統計,台北市的共享周轉率、即應用效益評比因此成為世界第一。
此即兩岸可「公共政策合作研究」的一個標題不宏偉,卻對人民影響深遠的項目。大陸幅員廣大,不必完全參考台北模式,唯台北實驗的經驗可知,在已高度開發的城市,宜有適當比例的共享單車是實體柱子系統。
本專欄過去建議的「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主要是牽動「台美陸雙兩岸」的金融合作、軍事互信2個大題目。如果要務實深入,仍有無數小題目。
夜騎與白紙 聚眾與民意
大陸現在已經下令禁騎,有的大學甚至採取封校策略。
不必諱言,除了事實上造成的交通問題,大陸現在仍然在「訓政」時期,必有「聚眾」顧慮,擔心轉化為政治運動。
這種顧慮一樣也在台灣發生過,我在1980年開始推動民意調查時,也被提醒如果持續推動,可能會被請去警總「喝茶」,只因為「民意」2字會帶來「聚眾」的聯想。不過,當時管理言論的新聞局宋楚瑜局長,後來發現民意調查并非煽動,而是溝通人民與政府,尤其是對當時改革開放提供了很大的助益,最後不但沒有請我去「喝茶」,反而頒給我一座國家金鼎獎。
據大陸網站各種訊息,「夜騎開封」人數遠遠超過當年的「白紙運動」,而產生了「不是白紙而勝於白紙」的「聚眾」效果。官方態度轉變成戒慎,形成「先開後封」,也引起了反彈。未來大陸人民一定會再發生展現「民意」的活動,而也有可能出現主管的長官會發現其實是件好事。
願意學習歷史的人 也會創造歷史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這句話說明了「顯性可觀察的部分」,但并非人類的全貌。
根據40年累積發現的「人類取用行為結構」,人類共約有40%正反意識型態的人,因為意識型態強,所以積極發言,意圖掌握聲音頻道。他們以「團體相信」取代「理性抉擇」,以「全有全無」認知,而非就事論事、多角度觀察,很容易讓人誤會只存在2種完全對抗聲音。
這次「夜騎開封」,也可以發現高比例的報導,或者只強調這是又一次鎮壓事件,或者只跟著大陸官方傾向,并未觀察事件淺層與深層的不同意義。糾結在既定的「反陸、親陸」意識型態中,只看見政權,看不見人民。
對這些在「聲量場」中居多數的人,歷史當然無法提供任何教訓。
但在「人類取用行為結構」中,仍有10%~25% 會改變、會理性抉擇的人,其中有成就的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闢二聲(Pearson)、斐學(Fisher)…,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會感覺他們與政治有什麼關係,可能只聽過他們的名字,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甚至連名字也沒聽過,譬如最後2位發現「第二類計量思想」的統計學之父。
他們不被意識型態所困,願意考察歷史的辯論,為發現真相而改變,他們的思想也間接改變了生產方式、產品品質、再改變了經濟與教育內容,繞了極遠的一圈,最後改變了政治,改變了世界與人類。
所以,願意改變的少數人,是可以從歷史中學到教訓的人。
東德的梅克爾統一了德國,示範了什麼是統一的目標,不是追求誰統一誰,而是雙方人民尋找共同的生活方式,創造全體人民的福祉。
在尋找的過程,期望台灣的實驗,能夠減少大陸人民擴大實施的成本。實驗是知微見著,但體量相差太大,并非全盤引用,而是各自仍有努力方向,台灣要調整實驗瑕疵,大陸的擴大實施要由人民主動,而非外力干涉。歷史顯示,大陸人民一定會向需求金字塔上攀爬前進。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
最新政治新聞
-
百位議員回娘家 康裕成議長感念傳承共襄地方自治盛舉
(3 小時前) -
立院20日朝野衝突 韓國瑜曾想公開發表談話籲冷靜
(4 小時前) -
財劃法分配增幅非六都最低 屏東縣府:極度不公
(4 小時前) -
會四川省委書記 馬英九:相信兩岸能傳承中華文化
(4 小時前) -
被指用促轉基金號召罷免藍委 好民文化行動抗議
(4 小時前)